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鏟花技術人才斷層 國研院運用感測器打造速成班

2020/6/22 14:48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2日電)搶救機密機械人才斷層,國研院今天舉辦「鏟花工藝傳承 感測器扮演要角」簽約儀式,與精機中心以及中山大學簽署合作協議,透過學界運用感測器技術,縮短鏟花人員培訓時程,維繫台灣產業競爭力。

所謂的「鏟花」,國研院解釋,一般機械加工技術無法製作出毫無瑕疵的金屬平面,必須透過鏟花技術人員進行人工切削,「鏟花」技術需經驗累積、重複微調姿勢動作,並掌握手部、腳步及腰力施力點與控制鏟花點,才能鏟得漂亮。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研院)今天在科技部舉辦的「AQI氣體與智慧機械感測器服務平台」專案計畫期中成果發表會中,舉辦「鏟花工藝傳承.感測器扮演要角」合作協議簽署儀式。

國研院代理院長吳光鐘、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精機中心)總經理賴永祥、中山大學副校長黃義佑代表簽署,透過學研單位與法人機構合作模式,把學界的感測器技術經由法人加值落實到產業界應用以及鏟花工藝的技術傳承。

國研院表示,近年隨著鏟花師傅陸續退休,鏟花工藝傳承出現缺口危機,透過導入感測器,讓學員快速學習技術技巧進而熟練。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系教授潘正堂團隊發展柔性力量感測器搭配虛擬實境體感系統,並與精機中心合作,把感測器安裝在鏟花刀把與鏟花教師身上與所穿的鞋子內,透過比對手部姿勢、力量與鏟花結果,即時回饋數位化資訊,利用科學方法把「鏟花工藝」技術傳承給下一代的年輕學員。

國研院負責執行「AQI氣體與智慧機械感測器服務平台」專案計畫,除了整合轄下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儀科中心)與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半導體中心)的技術能量,協助學研團隊研發具量產潛能的感測元件與模組外;也偕同精機中心,將研發中的感測器導入終端產業場域進行實測。(編輯:潘羿菁)109062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