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工研院眼藥水會翻牆 可治眼球後方病灶

2018/7/20 08:56(7/20 09:4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20日電)現行眼滴劑藥物不易到達眼球後方治療黃斑部病變或葡萄球膜炎,療效不佳;但工研院生醫所研發小分子載體,發揮翻牆作用穿過角膜,經過結膜直達眼球後方,可治療病灶,提昇效率。

工業技術研究院在生技大展展示以精準醫療主軸的先進技術,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標靶藥物技術中心藥物傳輸技術部工程師王衍人表示,工研院發表國內首創「眼滴劑新劑型技術平台」,所需藥物劑量僅為1/8,即可增加眼部病灶組織曝藥量最高達23倍,點藥次數從1天4次降低至2次,可減少副作用,大幅增加醫療效率,病人的痛苦與麻煩跟著大減。

王衍人指出,眼球發炎可分為細菌性和非細菌性,細菌性感染通常以抗生素投藥,非細菌性感染則以類固醇投藥,但針對非細菌性感染或病變會在眼球後方或底部,藥物不易穿透角膜,自然難以發揮療效。

王衍人說,生醫所的藥物傳輸技術部利用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的醫材製成小分子的載體,帶著藥物穿透角膜,如同翻牆一般,再經過結膜和鞏膜,便可達到眼球後方的視網膜附近的病灶,此時載體也功成身退,藥物剛好發揮療效,所以才能減少眼滴劑的次數,又能大幅提高病灶組織的曝藥量,自然療效大增。

他說,「眼滴劑新劑型技術平台」在動物試驗已達顯著效果,未來再進一步放大製程,後續再申請進行人體試驗,雖然還有漫長路要走,但可望實現滴劑治療眼底疾病的願望,打造前瞻眼科新「視」界。(編輯:陳永昌)107072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