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巴黎峰會 專家疾呼全球降溫
(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22日專電)巴黎氣候峰會前,多位學者及官員認為,依據各國「國家自決預期貢獻」,仍不足以解決全球增溫問題,島嶼國家恐遭淹沒,他們疾呼全球增溫應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
配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即將舉行的「第21屆締約方大會」(COP21),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與「聯合國系統學術理事會」(ACUNS)舉辦巴黎氣候新協議國際研討會,討論如何因應全球化氣候變遷。
經文處長章文樑指出,剛落幕的聯合國永續發展高峰會通過高舉「無人被遺漏」的「2030永續發展議程」,惟獨漏台灣2300萬人民。台灣除了通過「溫室氣體管理及減量法」外,今年9月更公布「國家自決預期貢獻」(INDC),將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一半水準,加上廢核目標,溫室氣體減量目標遠較亞洲經濟規模相近國家為高。
哥倫比亞大學法律所氣候變遷法律中心主任吉拉德(Michael Gerrard)認為,依目前各國公布的「國家自決預期貢獻」,加總後氣體減量仍不足以控制全球增溫在攝氏2度內,一些島嶼國家恐因海平面增高而遭淹沒。
他還說,尤其巴黎氣候協議是否將以「議定書」(Protocol)或其他形式定案迄今尚無結論,是一大挑戰,同時也不能徒具法律而無約束力。
貝里斯駐聯合國常代楊恩(Lois Michele Young)強調,加勒比海共同體(CARICOM)已要求巴黎峰會達成「議定書」協議,內容應包括減緩及調適、財務支援、技術移轉及能力建構,同時呼籲全球增溫控制應在攝氏1.5度以內。
聖文森駐聯合國常代金恩(Inga Rhonda King)舉理想的美式生活每人所需24英畝空間,倘以全球70億人口估算,約需4個地球才能供應人類所需,值得深思。
教廷駐聯合國官員葛瑞契(Joseph Grech)神父在會中舉教宗剛公布的「Laudato si'」(關懷我們共同家園)教諭為例,非僅關懷環境議題,還涉及環境、社會及經濟3個密切體系。
研討會出席者並對氣候協議談判過程及可能達致成果,以及採取具體行動保護生態環境及關懷地球進行實質性對談。10410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