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質疑學區環境改善不及格 籲政府改善
(中央社記者林敬殷台北10日電)靖娟基金會今天與立委及交通改革民間團體舉行記者會表示,內政部國土署去年投入新台幣48億元推動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劃,經民間團體抽樣檢核,統統不及格,呼籲國土署應正視通學環境改善的執行成效。
靖娟基金會、民進黨立委林月琴,及下一代人民交通促進會、台灣安全駕駛監督聯盟、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台灣交通安全協會、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桃園市人本交通推動協會、台南市人本交通促進會上午在立法院舉行「學區環境改善全數不及格,民團呼籲3大面向不可缺通學環境調查」記者會。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許雅荏表示,基金會去年12月針對參加國土署推動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的15間小學、4間國中及1間高中為檢核對象,檢核包括校地周遭通學路徑、道路環境是否提供必要資訊、資訊是否容易判斷與理解、資訊是否在正確位置及正確時機、用路人是否來得及反應、道路環境是否能減少不必要的風險等,及格60分情況下,沒有一間學校及格,平均分數僅33.79分。
許雅荏說,從這次檢核發現台灣通學環境的4大風險,包括人行道環境不連續、人行空間品質差、車道過寬藏風險及預告設施難發現,建議政府應加入民間專業交通改革團體意見。
林月琴表示,事故傷害占小孩死亡原因第一高位,交通又居事故傷害的首位,孩子的交通經驗不夠,長大後風險更高,這也是國高中生交通事故傷亡遠高於小學的原因,政府應檢討計畫執行盲點,計畫不能只衝量,只求有卻不求好,不是只改善學校四面牆的交通系統,走出四面牆之後都沒改善。
此外,政府應明確定義理想通學環境,調整收案審查、執行檢核與竣工驗收等標準,詳列具體改善項目與應設置設施,讓錢花在刀口上,經費若沒有改善問題,也是一種浪費。
下一代人民交通促進會理事洪晨翊說,通學環境改善不只是興建人行道,還包括學區的照明、車道寬度合理規範及清晰標示,去年參與檢核時發現,學校普遍動線安全不足、道路設計不良、缺乏管制設施。
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副秘書長劉于濟指出,這次檢核可以發現,校園周邊人行道環境破碎不連貫,容易讓輪椅使用者被迫與車爭道,呼籲政府要好好設計人行道、道路之間的空間及照明。(編輯:翟思嘉)114021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