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駐歐盟代表李淳:歐中安全經濟科技緊張續升

2024/12/27 17:00(12/27 17:1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駐歐盟代表李淳在中央社專訪中指出,歐盟重新認知中國帶來安全、經濟和科技上的威脅,未來緊張衝突將持續增加。圖為2023年4月歐盟主席范德賴恩(左)訪中,與習近平會面。(歐盟提供)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傳真  113年12月27日
駐歐盟代表李淳在中央社專訪中指出,歐盟重新認知中國帶來安全、經濟和科技上的威脅,未來緊張衝突將持續增加。圖為2023年4月歐盟主席范德賴恩(左)訪中,與習近平會面。(歐盟提供)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傳真 113年12月27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27日專電)2025年國際大勢將隨川普上任進入新局,駐歐盟代表李淳接受中央社專訪分析,川普因素強化歐盟對中國的3個基本定調,此將主導未來數十年全球格局,升高歐中在安全、經濟和科技上的緊張關係。

歐盟主要機構改選換屆及美國總統大選都在2024年完成,牽動台灣國際關係的美、歐、中三角互動隨之進入新階段。李淳指出,美國新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想促成俄烏和談,使歐洲的整個安全情勢產生變化。

第一個變化是俄羅斯將如何解讀西方的和談安排,會否變相鼓勵軍事侵略,為歐洲帶來更多安全上的不確定性,這是歐洲國家最關切的。第二是歐洲如何扮演更大的,甚至是主要、直接的維護安全角色,這是他們立即需要煩惱的事。

李淳認為,前述安全情勢的變化,會使歐洲對中國的戒心更高。因為過去歐洲安全高度仰賴美國,未來要從長期幕後的角色站到台前來,意味將更直接曝露在各種安全威脅上。

中央社記者問他,若歐洲更直接面對安全議題、專注於顧好自己,那台海情勢對歐洲而言是否更遙遠,交給美國就好了?

「(台海議題)當然是會更接近(歐洲)」,李淳說,首先,若俄國與中國所謂「無上限」的夥伴關係持續,「對歐洲來說,中國的安全威脅就不單純只是一個在印太地區的安全威脅而已,中國在背後協助俄羅斯,對歐洲變成具有直接的安全意涵」。

例如歐洲在俄烏戰爭等安全議題上的決定,變成鼓勵中國跟俄羅斯的侵略,中國就成為歐洲直接的安全威脅,而非一個在遙遠地區的潛在問題而已。

其次,台海安全對歐洲經濟也會造成直接的影響。李淳觀察到,歐盟近來的說法漸漸改口,強調台海議題是歐盟的「直接利益」,「我覺得它會更嚴肅去面對中國對歐洲經濟跟安全長期發展帶來的挑戰」。

第三,李淳認為歐洲會「更把中國當成是自己的事」,因為美國不斷將美中之間經濟、科技及其他往來的門關起來,只要中國的治理模式不變,歐洲就首當其衝。

「貿易就像是一個氣球,如果你這邊把氣球捏扁,氣球就會往別的地方跑,除非中國改善它生產過剩的問題,否則它的產品必然要找到出口」,他舉例從電動車到太陽能等新能源產品,全球南方市場的建置步調慢,歐盟市場必然是中國產品主要出口,因此歐中貿易摩擦案例還會繼續出現。

李淳補充這個趨勢的一個背景在於中國未來10年恐怕都還是習近平主政,所以中國行事風格和結構基本上沒有機會改變,歐洲對中國的警戒將持續提升,雙邊緊張衝突會持續增加。

此外,他認為不論歐盟國家是否採取主動,若中國武力犯台,歐盟恐怕也會被情勢所迫,加入美國對中國的制裁行列,就像現在對俄一樣,因此台海情勢在此面向也直接衝擊歐洲的經濟和科技。

記者追問,當歐洲愈來愈覺得台海情勢有切身關係,不希望發生危機時,有沒有可能壓迫的對象反而變成台灣的國際活動,「不要讓中國不開心」?

「你說的是姑息主義,也就是要遷就中國立場作為解法」,李淳認為,在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歐洲的共識就是「沒有人相信姑息主義是一個有用的工具,對俄羅斯沒有用,對中國更沒有用」。

他表示,有3個基本因素會主導未來2、30年的全球格局,一是中國帶來安全威脅,二是經貿自由開放會改變俄、中極權體系的理論已經被拋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反而讓他們的統治更有錢、更高科技,三是中國崛起對歐洲的經濟、科技發展都成為威脅,而不是契機。

「這些因素都回歸到歐洲對中國的重新認識」,李淳說,這也是為何新一屆的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成員已經不再把「夥伴、競爭者、對手」這個歐盟在上一屆對中國作出的「三位一體」定位掛在嘴上,「現在都直接說它是對手,其他2個定位還存在,但他們只選擇講第3個」。

至於歐中關係的演變趨勢將如何牽動台歐關係,李淳指出,當歐中科技、經濟、安全上的緊張只增不減,立即的效果就是會加速歐盟對中國「去風險」(de-risk)步調,「必須要跟可以信賴的夥伴一起來達成這個目標」。

除了眾所周知的台積電在德國投資成立歐積電(EMC),還有軍工產業如無人機,目前7成零組件來自中國,以及再生能源設備的零組件、電池等產業也都是中國占比大,歐洲要尋找供應鏈的替代來源,「全世界不外乎就十個國家在做這些,台灣是其中一個」。

他分析,過去半世紀台灣產業形成的專業代工、「台灣inside」定位,如今反而時運相濟,發揮了「抬轎者」(king maker)的角色優勢,與歐洲產業不是競爭而是互補關係,「歐洲現在的king就是derisking,要成為king就要找台灣,不像韓國(產業定位對歐洲而言)就會比較麻煩一點」。

但李淳也提醒兩件事。

第一,台灣產業有強項,對前述關鍵產業也有許多尚未經營,因此「台歐雙方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去盤點出到底有什麼是互補的,到底有什麼是台灣作為一個可信賴夥伴,可以替歐洲加持,對台灣也能加速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他表示台歐目前已有共識成立數個技術層次的對話機制,使前述盤點能夠落地。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第二,台灣安全與否,對歐盟的重要性雖提高,是正面、加分的,「但我們現在其實最怕就是歐盟自我感覺太好,以為我們很安全了,其實(台海)一點都不安全」。

換言之,全球進入新格局,歐盟對台海情勢的認識和承諾有助於台灣安全保障,但台灣絕不能掉以輕心,反而要更警覺、更努力。(編輯:高照芬)1131227

駐歐盟代表李淳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 歐盟加速對中國「去風險」,台灣專業代工定位有望發揮與歐洲產業互補優勢,成為可信賴的供應鏈夥伴。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攝  113年12月27日
駐歐盟代表李淳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 歐盟加速對中國「去風險」,台灣專業代工定位有望發揮與歐洲產業互補優勢,成為可信賴的供應鏈夥伴。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攝 113年12月27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