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座AI戰災訓練設施 結合民間強化平戰轉換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30日電)為強化戰傷救護與災難救援訓練,國軍衛勤訓練中心「戰術戰傷及災難事故救護訓練大樓」去年啟用,為國內首座導入AI訓練的場地,不僅結合震波平台、環景及VR訓練,更強化與民間合作,強化平戰轉換機制。
為強化戰時戰傷救護、平時災難事故救援訓練,國防醫學院衛勤訓練中心「戰術戰傷及災難事故救護訓練大樓」去年12月啟用,為國內首座導入人工智慧技術(AI)的訓練場地。
為使訓練效益極大化,軍方與民間團體合作,盼達到平戰轉換目的。衛勤訓練中心副主任林士傑上校說,衛訓中心不斷與消防署、警政署、教育部、醫學校(院)、醫療機構及學會等政府機關和民間團體交流合作,透過全民國防動員救護教育訓練推廣,增進民眾戰傷救護基本能力,並期藉整合公(民)營救護體系,強化訓練平戰轉換協作機制,因應戰時有效整合衛生動員所需資源及作業鏈結。
訓練大樓包括「戰術戰傷情境模擬訓練系統」、「重大災難事故情境模擬訓練系統」、「載具照護模擬訓練系統」、「多功能救護技能訓練教室」及「危害環境與物質救護訓練教室」5大訓場,其共同特色均為「智能、擬真」。
軍方說明,透過AI輔助,能使授課教官快速蒐整學員在救護技術操作過程常見缺失項目,即時回饋學員予以修正,並加強訓練弱項和課程盲點;同時也運用大數據資料分析及AI演算等功能,提供未來課程研改、教案編修及訓練應加強重點的參考依據,以建立個人(班隊)最佳化訓練模組。
以「重大災難事故模擬訓練系統」訓練場為例,軍方現場模擬南投武界部落因連日豪雨發生土石流、山崩及橋樑斷裂,現場更有多名傷患待救,軍方透過雨霧、地面震波平台產生震動、聲光音響及環景影像方式還原武界部落現場,使訓練過程更加貼近真實場景。
「戰術戰傷情境模擬訓練系統」訓練場方面,官兵配戴頭戴式顯示器、模擬步槍、感測裝置模擬在灘岸接敵,但同時因有傷員,必須先火力壓制敵軍後,再將傷員撤退至相對安全的傷患集中點初步處置,並接續到「載具照護模擬訓練系統」訓練場共7種載具的後送流程。
衛勤組教官陳俊宏士官長表示,不同於過往訓練,此系統特色在於有許多感應回饋裝置,不僅可藉由實境擴充模擬城鎮、灘岸等環境,同時受訓人員身上也貼上電擊貼片,若遭到手榴彈破片或槍彈攻擊時會被電擊,讓訓員了解「這並非遊戲」,更重要的是,學員在訓練結束後會得到評分表,了解缺失。
「載具照護模擬訓練系統」訓練場部分,共有5類、7具模擬器,可提供12至28人同時訓練。
模擬器包括2輛「悍馬型救護車」、2輛「城市型救護車」、1輛「雲豹八輪甲車」、1輛「AAV-7兩棲突擊車」,以及1架「UH-60M黑鷹直升機」,可模擬各種載具實際執行任務的震動狀況、環境聲響、風切聲、爆炸聲等,透過擬真訓練可讓學員學習穩定心緒,並能在狹窄、晃動空間平穩執行救護任務,進而穩定傷患生命跡象。(編輯:郭無患)11304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