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日經亞洲:2024亞洲最重要選舉在台灣 決定兩岸關係

2023/12/6 21:52(12/7 19:1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圖為2022年11月九合一選舉新竹民眾到投票所投票。(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2022年11月九合一選舉新竹民眾到投票所投票。(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6日綜合外電報導)日經亞洲今天報導,明年1月13日的總統大選是台灣的關鍵時刻,可能也是2024年亞洲最重要的選舉,將決定與中國的未來關係。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國打壓香港人權的背景下,台灣選民必須在與北京對抗或妥協中做出抉擇。

日經亞洲(Nikkei Asia)以封面故事報導指出,選舉的結果可能鞏固台灣主權,或讓台灣陷入和中國的衝突,抑或步向納入中國的軌道。

立委參選人、社民黨台北市議員苗博雅告訴日經亞洲:「2024年的選舉是在選擇這個國家要走的道路。」

苗博雅說,這次選舉將決定「我們捍衛自己和台灣自由民主生活方式的決心有多大」。

「看到其他國家和地區正在經歷的一切,提醒台灣人建立本身防衛能力的重要性。唯有具備實力,我們才能維護和平。暫時的妥協、投降或屈服只會帶來更大的不幸。」

報導中說,下個月的選舉將是對這套理論的檢驗,也是台灣選民在面對北京與日俱增的壓力和戰爭威脅時,維護台灣主權和未來的意願指標。

國民黨副總統參選人趙少康上月在一場競選活動中說,明年選舉就是戰爭與和平的選擇。

民眾黨的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則稱自己為「第三勢力」,指責執政的民進黨「求戰」。

總統蔡英文3日在民進黨造勢大會上表示,在野黨說2024是和平與戰爭的選擇,這是危言聳聽,看看香港、台灣不要香港式和平;戰爭不是選項,而是要有尊嚴的和平。

報導中指出,蔡政府不只要捍衛防止中國軍事入侵,也要防範幕後黑手介入選舉,以及假訊息認知作戰。

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IORG)共同主持人游知澔援引了2年來針對台灣主流媒體、中國官媒,以及臉書逾100萬頁社群媒體貼文等中文新聞分析研究,指出中國國家、黨和其附屬實體是煽動或誇大反美內容最強大的力量。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孔明尚(Michael Cunningham)指出,中國對台灣的挑釁性行動敲響區域的警鐘。菲律賓、日本和區域內其他國家對中國在台灣和南海的挑釁手法深感不安。

亞洲國家過去雖也曾經歷多次緊張時期,但中國現在的軍事力量更為強大,局勢也更加危險。

台灣明年1月舉行的總統選舉正值華府和北京雙方緊張關係持續對區域造成影響之際,選舉的結果將受美中雙方同等密切關注。

台灣的主權和未來一向是中美最具爭議性的議題,北京抨擊一旦賴清德當選將造成美中關係惡化。

不少台灣人對美國抗衡中國的支援表示感激,但也有人憂心華府追求的是自身利益,而非台灣人的利益。

東海大學教授潘兆民告訴日經亞洲:「台灣一向覺得處於『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尤其是支持國民黨的選民。」

「美國自阿富汗撤軍以來,不少台灣人認為美國對其盟友的支持並非無止盡,即使對抗中國侵略獲勝,也是場得不償失的勝利,台灣最終會淪為焦土。」

報導中表示,無論誰在蔡英文之後上台,都將不得不應對日益激烈的美中競爭,以及抱持敵意的中國在政治和經濟方面加倍脅迫台灣。

牛津大學台灣研究資深研究員荊柏鈞告訴日經亞洲,選舉中的各方都贊成強大的國防。他說:「三位參選人都承認台灣潛在的衝突風險,並公開表示支持提高國防預算,力圖讓選民相信他們最有能力確保和平與穩定。」

不過,著有「台灣:受到威脅的爭議性民主國家」(Taiwan: A Contested Democracy Under Threat,暫譯)的政治學家南樂(Lev Nachman)表示,在這種同一陣線的表面下,這幾個競爭的政黨對於如何保障台灣的未來,提出具有微妙不同的願景。

他說:「兩黨(民進黨和國民黨)正企圖向選民推銷,他們維持現狀的做法對台灣來說更安全。」

雖然國民黨去年在地方選舉大勝,資深分析家與華府圈內人士說,國民黨未能清楚闡釋他們要如何來維持和平。

前白宮國安會台灣、中國與蒙古事務主任簡以榮(Ivan Kanapathy)表示:「(反對黨的)競選活動大多聚焦在反對民進黨的政策,而非闡述與共黨中國共存的一貫願景。而這是戰爭與和平論點背後的意涵。」

簡以榮告訴日經亞洲:「鑑於台灣議題在美中競爭的核心地位,認為未來台灣政府能夠與華盛頓和北京進行建設性合作的想法是不可信的。」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英國前駐台代表麥瑞禮(Michael Reilly)指出,在中國對台灣政府施壓的情況下,無論台北誰掌權,都將推動台灣依照北京的條件達成政治解決方案。

麥瑞禮說:「反對黨若勝選,短期緊張局勢幾乎肯定會緩解。但中國在同意對台灣做出任何可能成為永久性的『讓步』時,將會力求謹慎。」(譯者:劉淑琴/核稿:楊昭彥)112120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學者:民進黨恐失立法院多數 柯文哲成關鍵角色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