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陳菊:族群歧視釀衝突 落實人權公約尊重多元文化

2022/5/9 16:21(5/9 21:2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俊華台北9日電)人權會主委陳菊6日表示,台灣民主化過程,早年因族群間的不瞭解與歧視,產生許多衝突與不幸;希望透過人權公約的檢視與落實,讓台灣成為尊重不同文化的多元社會。

國家人權委員會透過新聞稿指出,行政院預計年底提出「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公約(ICERD)」第一次國家報告,人權會為後續啟動獨立評估意見展開作業,於6日舉辦消除歧視公約工作坊,邀請東吳大學教授胡博硯分享、檢視ICERD條文的精神與內涵。

陳菊致詞時指出,聯合國1948年通過「世界人權宣言」後,ICERD是第一個通過(1965年)且最早生效(1969年)的國際人權公約。ICERD公約透過「一般性意見」積極契合世界脈動,關注例如經濟危機時對弱勢族群所產生的歧視與仇外心態,或是如何預防包括司法、警政、矯正機關的歧視等議題,甚至是國際體育機構或賽事中的族群歧視現象。

陳菊強調,儘管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但未曾忘記遵循人權公約,台灣更加努力與國際人權接軌。因此,人權會成立後,針對外籍漁工、移工寶寶進行相關調查,無論在法規或人道關懷上,希望努力達成消除歧視。

陳菊指出,族群議題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非常重要,早年族群間的不瞭解與歧視,產生許多衝突與不幸,如二二八、原住民湯英伸等事件;直到台灣族群意識逐漸啟蒙發散,才有後來包括原住民還我土地運動、正名運動以及還我母語等運動。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陳菊說,總統蔡英文2016年代表國家向原住民族道歉,後續林務局與原住民族共管山林及諮商等,都是很重要的民主化歷程。此外,人權會計畫8月1日原住民日與原民會共同合作推動人權教育及宣導,希望社會大眾對原住民族有更多的理解與尊重。

陳菊表示,從過去的原住民、福佬、客家、外省等4大族群,到現在包括新住民、外籍移工等,台灣已成為國際化多元社會;希望透過人權公約的檢視與落實,讓台灣成為尊重不同文化的多元社會,而族群差異正是多元文化重要內涵,更是台灣多元文化寶貴資產。(編輯:林克倫)111050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