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看台灣無人機戰術2 / 騰雲二代國造無人機 完成一階研發測評
烏克蘭利用無人機重創俄軍,讓台灣得以借鑑無人機發展,以及如何以美製裝備創造協同作戰空間。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3日電)無人機在俄烏戰爭屢建戰功,外界關注台灣軍用無人機研發能量。軍方透露,由中科院研製的大型騰雲二代無人機,已於3月中旬完成第一階段研發測評,項目包括以衛星導控自動起降、長時滯空等。
無論軍用、民用無人機均在這次俄烏戰場立下功勞,台灣面臨中共文攻武嚇,早已急起直追發展無人機技術,包括由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研製的小型紅雀、中型銳鳶、大型騰雲等無人機,甚至軍備局也以四軸、多軸無人機為基礎,進行改裝掛載步槍、榴彈砲。
其中,由中科院自行研發的騰雲,目前尚未量產。至於仍在測試的二代機,軍方日前透露,由於一代舊型機不符軍方需求,未正式撥交空軍;相較一代機,二代機已換裝新式發動機,其構型、系統均重新設計。
騰雲二代機於民國108年在台北國防工業展首度亮相,據中科院公開資料,二代機能飛得更高、長滯空與多酬載能力,且機體加大、翼長增加,推力也增加數倍,並強化飛控與電力系統;另外,還具備多機操控、聯網導控與即時影像傳輸等功能,可在日夜間情蒐、監視、偵察與環境研究。
國防部官員告訴中央社記者,去年2月一架舊型騰雲機墜毀,因此全盤檢討飛控系統安全,並申請展延2年,預計112年完成;目前最新進度,已在3月中旬完成第一階段研發測評,並以衛星導控測試自動起降、近24小時的長時間滯空等項目。
至於第2階段的研發測評,官員表示,時間點預計在5月底、6月初,至於測試項目不便對外透露。
國軍裝備研發流程初步分5大階段,分別是:概念展示、工程發展階段、研發測評(未到軍種)、作戰測評(軍種)、量產;其中工程發展階段會視情況與概念展示合併。(編輯:林克倫)111040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