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從俄烏看台海 軍事專家:認知作戰首重「用名」

2022/4/3 11:35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3日電)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表示,面對共軍犯台可能,台灣是否能主導認知戰走向,進而替友盟提供救護的名義,以阻卻後續侵略活動,絕非戰爭爆發後才要尋求的解答,台灣須在「用名」認知作戰上時刻著力。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黃宗鼎,在「國防安全即時評析」專區,以「認知作戰首重『用名』」為題,撰文分析反制認知作戰用名的威脅與重要性。

黃宗鼎指出,一場戰爭是非曲直,由於不同價值判斷或各種錯假訊息干擾與影響,實在無法一言以蔽之,這不僅是新聞媒體的課題,即便是歷史學者多半為了定調一場戰爭究竟是「義戰」或是「兵禍」,也付出相當時間成本與政治代價,因此戰爭在爆發當下的用名,相當重要。

黃宗鼎也援引近期發生的俄羅斯、烏克蘭戰爭。他表示,相較俄羅斯在戰爭發起之始,便鎖定使用「特別軍事行動」一詞,規避其戰爭責任。

烏克蘭官方在社群媒體所用語彙,例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Russia Invaded Ukraine)、「俄羅斯侵略」(Russian Aggression)、「侵略烏克蘭戰爭」(aggression against Ukraine)、「烏克蘭自由民主之戰」(its fight for freedom and democracy)、「違反人道罪」之戰(a crime against humanity)等,無不是替俄羅斯貼上侵略者、甚至是帝國主義標籤。

國際社會方面,英國主要使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Russian aggression against Ukraine);歐盟主要使用「俄羅斯軍事侵略烏克蘭」(Russia’s military aggression against Ukraine),美國務院則使用意涵更加完整的字眼,「俄羅斯聯邦對烏克蘭進行中的侵略」(The Russian Federation’s Ongoing Aggression Against Ukraine),羅馬天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3月13日則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行動是不可接受的「武裝侵略」(armed aggression)。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雖在聯合國譴責俄羅斯入侵案投下贊成票,但主要使用較為簡單的「烏克蘭情勢」一詞。中國則主要使用「烏克蘭問題」、「烏克蘭危機」,規避「判斷是非曲直」意圖十分明顯,也間接替俄羅斯撇清戰爭責任。

回歸到台海情勢,黃宗鼎指出,「台灣必須在『用名』認知作戰上時刻著力」。他表示,面對解放軍侵犯台灣的可能,台灣是否能主導認知作戰走向的關鍵,相信也將取決於詮釋戰爭本質的「用名」問題。

在中國可能使用「祖國統一」或「反分裂國家」特別行動等名目,為其軍事侵犯行徑賦予正當性情況下,台灣要如何迅速反制,透過哪些平台或機制來進行「用名」認知作戰,進而為友盟或任何可能外力提供適切援助與救護名義,以阻卻解放軍後續的侵略活動,此絕非戰爭爆發之後才要尋求解答的事務。

他強調,透過這次俄國侵烏戰爭,相信相關政府部門在認知作戰的SOP上都會更新升級。「名不正則言不順」,認知作戰為詮釋權的角力,作戰場域可謂無所不包,大至戰爭命名,小至台灣命名「民主礁」,而避用北京在1983年另行命名的「黃岩島」,無不在從事「認知攻防戰」。(編輯:楊蘭軒)111040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