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啟示 國軍將領:台灣應積極強化數位韌性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24日電)針對俄烏戰爭給台灣的啟示,國軍將領認為,應積極強化數位韌性,因現行資訊已數位化,若韌性不足戰時可能遭斷電、衛星干擾,甚至油水電等關鍵基礎設施遭毀,屆時便無法正確傳遞訊息與建立溝通平台。
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2月24日下令入侵烏克蘭已滿1個月,戰爭初期外界曾推測烏克蘭無法抵擋俄軍攻勢,但烏克蘭軍隊與人民卻發揮不對稱戰力,令俄軍久攻不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更善用宣傳,透過社群及視訊方式在各國國會殿堂演講發揮國際影響力。
抗敵意志強化不對稱戰力 俄國久攻不下
除了不對稱戰力與宣傳「軟實力」的運用,烏克蘭如何維持其電力及網路系統運作,確保不在俄軍發動「第一擊」時被摧毀,以及在戰時持續運作等作為,均成為台灣軍方與學界研析的重點。
對於烏克蘭電力等基礎設施未遭俄軍第一時間攻擊,尖端科技軍事雜誌主任編輯李思平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指出,現代戰爭首要癱瘓就是電力設施,藉以切斷大型雷達站等設施運作,但烏克蘭迄今還具備電力,推測俄羅斯原本可能想藉網路散播恐懼,迫使澤倫斯基投降;另一可能是烏克蘭正逢寒冬,基於人道理由不願讓外界認為俄國不顧人民。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所長沈明室也以美軍作戰方式為例說,戰爭初期會先利用隱形、快速、精準打擊等方式,摧毀敵軍指管通訊設施、再發起攻擊;俄羅斯可能因為敘利亞等過往經驗使其誤判情勢、輕敵,再加上未預期烏克蘭頑強抵抗,以及俄軍後勤有限,讓戰況陷入僵局。
沈明室提到,俄羅斯若現在要使用飛彈等武器去摧毀不同城市的基礎設施,也會遇到戰線開太多,攻擊優先次序亂了章法等問題;且在戰爭前未能先有效整合目標情報,也導致戰爭未能快速結束。
電力續命打響全球輿論戰 俄國自亂陣腳
熟悉軍事國防事務的中山大學亞太事務英語學程兼任助理教授林穎佑指出,俄羅斯軍隊過往在敘利亞一戰能取得成功,主因這是一場小型戰鬥,但此次攻打烏克蘭已升級成類似團級、師級的戰鬥,且涉及跨戰區指揮,戰事結果顯示俄軍的指揮體系十分混亂。
由於電力等基礎設施未被全面摧毀,讓澤倫斯基得以透過網路發起全球輿論戰。台灣產經建研社副研究員黃引珊認為,一個國家領導者在戰時演說有「對內凝聚、對外呼籲」作用,邱吉爾、蔣介石、羅斯福都曾對外演說,而澤倫斯基本身是演員,更是一名高知識分子,藉由演說成功凝聚民眾信心。
黃引珊也提到,台灣必須從中重新審視台灣電網維護,及電力系統和關鍵基礎設施防護運作的問題,並確保對外通訊管道(衛星和海底電纜)暢通。
至於俄烏戰爭對台灣建軍備戰的啟發,林穎佑指出,如何讓後備部隊「有效協助」作戰很重要,現代戰場出動步槍兵可能是戰爭中後期,但戰爭前期會有物資匱乏、交通紊亂等問題;因此要如何維持有序的生活,從交通指揮、物資發放、戰傷急救,都有賴於後備部隊的協助,這是台灣可以借鑑之處。
海峽天險兩面刃 台灣須強化數位韌性
國防部將領則從地理條件分析,烏克蘭是內陸國,有大半邊接壤波蘭,因此可透過陸上運輸獲取武器裝備,但台灣是海島國,海峽天險雖然是優勢,卻也是兩面刃;台灣更必須強化制海權,確保戰時的海上補給線暢通,或是在平時就開始經營台灣本身的「戰爭資源」,確保後勤補給無虞。
這名將領也認為,「應大力提升台灣數位韌性」。他指出,現在所有資訊都已數位化,若數位韌性不夠,戰爭時可能遭斷電、衛星干擾,甚至油水電等關鍵基礎設施遭破壞,屆時便無法正確傳遞訊息、建立溝通平台及確保軍方指揮管制能力。
這名將領特別點出認知戰的重要性說,俄羅斯與烏克蘭雙方除實體戰火,也透過各種假訊息認知作戰,而「認知」要能成為作戰重點,就是要找到「對的人」進行傳播;通訊在戰時若遭截斷失去即時澄清機會,將導致民眾恐慌、不信任政府。因此,政府正在盤點台灣基礎設施的弱點,並針對弱點改善,其中也包括從軟硬體等層面提升數位韌性。
針對澤倫斯基的國際宣傳,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丁樹範表示,過去這兩年內,台灣某種程度宣傳戰打得不差;而這段期間,中國因新疆問題引起許多歐陸國家不滿,將新疆問題視為現代版納粹集中營,加上香港等問題,均不利中國對外宣傳,讓國際社會得以從人權角度去反對中國論述。
丁樹範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處理俄烏戰爭議題時,讓外界質疑中國立場與形象,台灣則必須透過良好民主治理,除與時俱進外,也應保持優秀對外形象,不管是現任總統蔡英文或是未來執政者,更應以戒慎恐懼心態處理好對外關係。(編輯:林克倫、楊凱翔)111032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