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名義在立陶宛設代表處 學者:北京憂骨牌效應
(中央社記者鍾佑貞台北3日電)針對立陶宛外交部今天召回駐中國大使米凱維切涅,預定4日抵立陶宛。學者分析,北京擔心以「台灣」名義設代表處會掀起區域骨牌效應,立陶宛若能力抗中國壓力,台灣、中國大陸及立陶宛3方,或可形成新型互動框架。
台灣將以「台灣」名義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設立代表處,引發中國不滿,宣布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立陶宛當局今天表示,已召回駐北京大使針對此事進行商討。
對此發展,台灣歐洲聯盟中心執行長鄭家慶指出,立陶宛召回駐北京大使,本來就是預料之中的進程,未來應關注中國對立陶宛施壓的力道多強,以及立陶宛抗壓性有多高。
鄭家慶指出,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對中國而言是芒刺在背,更擔心掀起區域骨牌效應;立陶宛若能力抗中國壓力,持續與台往來,台灣、中國及立陶宛三方或許可形成新型互動框架,供其他歐洲國家參考。
至於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1日通過「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建議歐盟展開雙邊投資協定影響評估,以及將歐洲經貿辦事處正名為歐盟駐台灣辦事處;德國非政府組織「全球創新中心」總監馬安娜表示,深化與台互動是大趨勢一環。
馬安娜從歐盟體制運作面指出,匈牙利等國與北京關係密切,可能在與台交往上趨於保守,加上歐盟在外交政策等面向採共識決,可能不利於推行與台灣強化關係的措施。
不過,馬安娜認為,歐洲因台灣抗疫有成,及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採運用數位科技方式抗疫,而深化對台認知,「台灣模式」一夕之間成為話題;且疫情導致晶片短缺,凸顯台灣身為晶片製造重鎮的地位。此外,香港的境況及北京治港政策,也讓歐洲民眾更易聯想到台灣。
鄭家慶也指出,歐洲議會的職權雖不及一般國家的立法機構,但近年影響力漸增;「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將經歐洲議會全體會議表決,通過後成正式決議案。
鄭家慶說,決議案雖不具法律強制力,但代表歐洲議會集體立場,歐盟執委會等行政部門仍無法完全漠視相關內容,甚至需作出具體回應;不過,最終能夠落實多少,仍看行政部門規畫。
鄭家慶表示,這幾年來,台灣與歐盟的關係在多方面取得進展,且在彼此關心的議題上深化合作。對歐盟而言,台灣不但價值相近,且在人權、強化供應鏈及永續發展等諸多具體議題,台灣都能扮演積極角色,是歐盟在印太地區非常好的合作夥伴,這份報告進一步提出具體合作契機。(編輯:張均懋)1100903
- 2024/12/05 12:58
- 2021/09/03 23:15
- 2021/09/03 22:26
- 台灣名義在立陶宛設代表處 學者:北京憂骨牌效應2021/09/03 22:25
- 2021/09/03 22:21
- 2021/09/03 19:2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