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民眾祈福求平安 用燒香與神明溝通

2017/7/24 19:09(7/24 19:1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4日電)滅香減香議題引發關注,研究民俗的學者林茂賢今天表示,燒香被民眾當成與神明溝通的媒介,金紙則是燒給神仙的錢幣,藉此祈福求平安,是一種心靈寄託。

雲林北港宗教界不滿政府各部門以空氣污染為由,將矛頭指向燒金紙及香爐,卻對工業污染視而不見,原號召廟宇23日北上陳情,行政院和民主進步黨派人和宗教界溝通,環保署也澄清,是減香非滅香,23日活動才改成「神明嘉年華」形式。

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林茂賢表示,燒香跟燒金紙的習俗由來已久,中國在魏晉南北朝就發現有燒香或燒紙錢等相關記載,但起源可能更久遠;燒香跟燒金紙剛開始由佛教引進,後來道教、民間信仰都沿用,已變成一個普遍的習俗。

林茂賢指出,民眾把香當成與神明溝通的媒介,金紙則是燒給神仙的錢幣,包括初一、十五、逢年過節或神明生日,民眾都會燒香或燒金紙祈福還願求平安,對民眾來說是一種心靈寄託,如果不燒香或金紙,民眾會感覺好像無法和神明連線。

對於減香、滅香議題延燒,林茂賢認為,要民眾完全不能燒香或燒金紙,可能很難接受,但在環保考量下,民眾也許比較能接受減量的作法,而且近幾年燒香和燒金紙的數量已逐漸減少,但現在不少宮廟仍仰賴香和金紙為財源之一,如能改成減量不減價,就能兼顧環保和宮廟生存。

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文化觀光產業系教授林本炫指出,在不同的宗教,為了表達對神明的崇敬,都會有象徵物,燒香和燒金紙是漢人文化普遍存在的習俗,來源很難考察,而民眾認為香可以成為和仙界溝通的媒介,而金紙則象徵錢幣,人類將行為投射到仙界,認為人間和仙界同樣需要用錢,因此才會燒金紙給神明。

林本炫表示,燒香和燒金紙的習俗由來已久,要民眾改變並不容易,而且民間信仰也不宜由政府強制禁止,但即使是勸導,也要看是否有正當性,如果只因為看某習俗不順眼而勸導,可能就有妨害宗教自由的疑慮,但如果是以國民健康權益為考量進行勸導,就有其正當性。106072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