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國慶演說遞橄欖枝 且看中國接招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10日電)總統蔡英文首次國慶演說提到,只要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兩岸人民福祉,「什麼都可以談」;相較於520,學者解讀,總統這次遞出更多橄欖枝;球回到對岸,且看中國如何接招。
新政府上任即將滿5個月,面對民調滿意度下挫、台灣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受阻、兩岸溝通對岸已讀不回的內外局勢,蔡總統今天的國慶文稿,緊扣內政、國際與兩岸情勢三大部分。
蔡總統在520就職演說時勾勒出的美好願景,不過,歷經這幾月的執政顛簸,她今天除了重申「改變年輕人的處境,就是改變國家的處境」的施政主軸,也不忘向民眾喊話「改革的路上一定會有波折」、「不要因為這些波折而對台灣失去希望」。
國慶演說中,她先花了極大篇幅,談社會住宅、年金、長照、經濟產業振興,因為這些都是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內政還是新政府最大的挑戰。
其次,雖然台灣參與ICAO等國際組織受挫,但蔡總統跟人民解釋「新政府跟美國、日本,以及歐洲等民主國家的關係,在520之後,都有實質的成長」。
另外,蔡總統520就職演說,被對岸視為「沒有完成的答卷」,因此,國慶演說能否成為與北京改善關係的契機,持續引發關注。
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蔡總統,日前在民主進步黨創黨30週年給黨員的公開信提到,民進黨要「力抗中國壓力」,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係;這段話,一度被外界解釋是要提升對中國的對抗。
不過,她隨後在美國「華爾街日報」專訪 、日本「讀賣新聞」專訪,放軟調子,闡述「承諾不變」、「善意也不變」,但「不會屈服在壓力之下」,也「不會走到對抗的老路上去」的立場。
國慶演說上午登場,內容「沒有意外」,延續520基調,蔡總統仍避談「九二共識」,但強調「尊重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也主張「兩岸應該共同珍惜與維護1992年之後、20多年來雙方交流、協商所累積形成的現狀與成果」。
對此,外界解讀認為,蔡總統以「92會談的歷史事實」取代了「九二共識」。
再者,她進一步喊話,呼籲中國大陸當局,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正視台灣人民對於民主制度的堅信。兩岸之間應該要盡快坐下來談,「只要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什麼都可以談」。
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廖達琪觀察,蔡總統過去談到兩岸對談時都說,「不預設前提下」,兩岸可對話;但今天的說法已經修正為「只要有利兩岸人民福祉,什麼都可談」,隱含了一些變化,且解釋空間也變大。
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系教授董立文則認為,和就職演說相比,蔡總統這次遞出更多橄欖枝。
國慶演說後,兩岸如何互動的球再度回到對岸手上;就看中國大陸能否像蔡總統所提到「兩岸領導人應共同展現智慧和彈性,冷靜的態度,一起把兩岸現存的分歧帶向雙贏的未來」。105101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