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對台貢獻 總統將贈勳外籍宗教人士
(中央社記者劉麗榮台北20日電)為表彰到台灣多年的外籍宗教人士對社會的重大貢獻,總統馬英九明天將頒贈紫色大綬景星勳章給12名在台外籍宗教人士,表達政府與人民最深感謝。
總統府明天舉行104年外籍宗教人士授勳典禮,總統府表示,12名外籍宗教人士分別來自荷蘭、加拿大、西班牙、義大利、法國、瑞士及美國等不同國家,深入社會各階層及偏遠角落,默默關懷協助弱勢族群,在台奉獻年資已達40年,甚至半數在台服務超過半世紀,最久達68年,早已視台灣為第二故鄉。
總統府說,12人中年紀最大、服務年資最久是來自加拿大,102歲神父華思儉,在台68年,一直在南澳偏遠地區服務,用愛關懷老弱貧困族群,設立「天主教會南澳醫院」及「私立輔仁托兒所」照顧扶養失依幼童,幾乎未曾因私事返回加拿大,一生最美麗精華時間都奉獻給台灣。
在台51年的神父秘克琳接觸國劇、布袋戲與皮影戲等台灣民間傳統民俗藝術,民國55年成立「天主教蘭陽青年會」及「蘭陽舞蹈團」。「蘭陽舞蹈團」長年推展蘭陽舞蹈藝術教育,63年到義大利巡演,成為國內首支出訪歐洲演出的藝術表演團體。
在義大利巡演期間,獲當時天主教宗保祿六世接見,向教宗獻藝演出,之後更踏遍歐、亞、美、非各洲共31國,成功以舞蹈外交,讓世界看到台灣。
92歲神父畢耀遠在台投入醫療資源極度缺乏的雲林縣虎尾鎮,以院為家,專注於「天主教若瑟醫院」籌建工作,成立雲林唯一「發展遲緩兒童聯合評估中心」,40年來提供雲林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協助,受虎尾鎮民肯定,稱他是「虎尾人的老爸爸」。
有「啟智之父」美譽的神父甘惠忠在台超過半世紀,創「德蘭啟智中心」,籌組「伯利恆基金會」,籌建「伯利恆早療暨融合教育中心」,一生心力都投注啟智教育及扶助身心障礙族群。
甘惠忠已領有永久居留證及台南市民證,曾表示死也要死在台灣,念念不忘要1張身分證,成為真正台灣人,內政部正積極修正國籍法,讓甘惠忠早日圓夢。
此外,有2人舉家遷臺,其中之一是說得一口流利台語的牧師亞大偉,全心投入教學,曾以「台灣伯」身分用台語主持「在地英文」節目,以流利台語、英語結合中西文化為台灣培育相當多外語人才。
另1位是牧師費敦禮,在全台設立多間教會,投身照顧身心障礙、單親孩童及外籍勞工輔導等工作,去年於自宅處成立「學生升學或就業諮詢輔導」個人工作室,輔導學生取得證書及前往美國就讀,推動青少年課業及心靈輔導不遺餘力。
98歲神父賴甘霖58年到台灣,受聘於台灣大學醫學院,主要教授醫學倫理,深深影響醫學界,總是以熱情擁抱與人打招呼,傳達對生命的熱愛與對人們愛與平安的祝福。
荷蘭籍修女柯德蘭是受邀從荷蘭到台灣協助服務聖安娜之家的第一批修女之一,也是唯一一位從當時留下來服務至今,被譽為「聖安娜之家永遠的姆媽」。
同樣照顧台灣偏鄉族群的修女宋玉潔於關山地區照顧病患和協助居家護理,足跡踏遍台東縱谷各布農族部落,不遺餘力照顧孤苦病老弱勢族群。
義大利神父李智早年在澎湖照顧痲瘋病人,怕他們連看病也不敢出門,逐戶敲門給他們送藥,後調派宜蘭丸山更培養第一批男護士,為醫療體系注入新活力。
宣教士羅芳華60年創設東海大學音樂系,推廣全人教育,羅芳華非常儉樸,但對學生極富愛心,經常給予各方面協助,50年來為台灣培育無數音樂人才。
在台近半世紀的法籍神父劉一峰長年服務花東偏鄉民眾,接下「安德啟智中心」負責人後,入境隨俗學閩南語、國語與阿美族語等語言,也略懂客語與布農族語。帶領安德啟智中心的院生資源回收,還開起二手書店,讓院生們學習自力更生,最大心願是照顧有障礙的院生一輩子,目前積極募款籌建讓身障者安享晚年的「怡峰園」。
總統府說,馬總統頒勳章除肯定與感謝外籍宗教人士長期在台灣大愛無私付出,希望社會大眾看見善行,讓愛台灣精神循環不息。104122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