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治療新里程碑 高醫引進電場脈衝技術護心
![高醫13日舉辦「電場脈衝技術」記者會,高醫副院長戴嘉言(中)、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卓士傑(左)、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陳力瀚(右)等人說明心房顫動病症,分享手術成果、守護患者健康。(高醫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巧璉傳真 114年2月13日](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800/20250213/1057x768_wmkn_0_C20250213000058.jpg)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13日電)56歲林姓男子患有陣發性心房顫動,常感心跳不規律,即使服用藥物仍會偶爾感到不適,影響生活。經轉診高醫,採用電場脈衝消融術(PFA),術後不再心悸,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今天舉辦記者會分享最新治療技術,林姓男子是在高醫首位採用電場脈衝消融術(Pulsed Field Ablation, PFA)的患者。
高醫心臟血管內科主任許栢超表示,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主要症狀包括心悸、胸悶、呼吸急促及頭暈等。針對心律不整病人,高醫有多種治療方式,包括射頻電燒(RF)、冷凍球囊燒灼技術,利用最新3D立體定位系統找到異常之處精準處理。
許栢超說,高醫近期領先高屏地區各醫學中心率先採用最新電場脈衝技術,完成高醫第一例使用此尖端設備案例,達成單次脈衝場消融(Single Shot)肺靜脈訊號效果,有效減少手術時間及降低心房顫動的發生。
高醫副院長戴嘉言表示,心房顫動會大幅增加中風及心臟衰竭的風險,死亡機率也會提高,對病人及家庭都是沉重負荷。根據國內研究,心房顫動的盛行率約為1.2%,且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步提高,65歲以上約達2.3%,80歲以上更高達10%。心房顫動不是只發生於老年人,年輕人也可能受到影響。
高醫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陳力瀚提醒民眾,傳統治療心房顫動的方式包括射頻電燒術(RF)與冷凍球囊燒灼術,雖然能有效改善症狀,但仍存在手術時間長、併發症風險高等挑戰。
高醫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卓士傑說,電場脈衝消融術透過釋放高振幅電場脈衝,能快速且精確地消融異常心臟組織,大幅降低傳統手術可能引發的食道、神經損傷及肺靜脈狹窄等併發症。PFA手術時間更短,僅需約30分鐘,也減輕了患者麻醉時間長而帶來的身體負擔。(編輯:李淑華)1140213
![高醫13日舉辦「電場脈衝技術」記者會,高醫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卓士傑(左)、陳力瀚(右)2人在會中示範電場脈衝技術與原理,能夠大幅降低傳統手術可能引發的食道、神經損傷及肺靜脈狹窄等併發症,實現更安全、更優質的醫療服務。(高醫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巧璉傳真 114年2月13日](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800/20250213/984x768_wmkn_0_C20250213000047.jpg)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