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襄追尋鹿野忠雄足跡 留下台灣人的觀點
![作家劉克襄(圖)近期出版「流火:鹿野忠雄的台灣養成」一書,7日在台北國際書展黃沙龍舉辦新書分享會,講述書寫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的源起。中央社記者張新偉攝 114年2月7日](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800/20250207/1200x817_wmky_389457165432_202502070032000000.jpg)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7日電)劉克襄追尋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足跡長達40年,近期完成「流火」一書,他表示,台灣需要有一本屬於台灣人觀點的紀錄,他如果不寫也不會有人寫,「我會死不瞑目。」
劉克襄今天在台北國際書展黃沙龍以「鹿野忠雄的臺灣養成」為題發表演說,劉克襄表示,鹿野忠雄原本對研究昆蟲感到興趣,因為來到台灣後愛上爬山,最後變成民族學者、博物學家,過程中雖然遇到許多挫折,卻留下許多迷人的紀錄與故事。
劉克襄說,他從1980年代在媒體上開始介紹鹿野忠雄,多年來不斷在台、日等地往返,追隨鹿野忠雄曾走過的足跡,如果不寫這本書,這輩子會覺得有一件事沒有完成,「我一定要把這本書寫出來。」
劉克襄也表示,「我們需要有一個台灣人的觀點,透過台灣人的角度來看,一個把台灣高山當作主場的日本人,去跟日本人驕傲地說,台灣的山比日本的山更漂亮更雄壯,這樣被台灣改變一生的日本人,我們一定要用自己的觀點來寫他、向他致敬。」
劉克襄表示,在追尋鹿野忠雄如何養成的過程,讓他發現了一整串台、日精英與台灣連結的故事,像是西川滿、辜振甫等人,他們在兩次世界大戰交會期間來到這個島嶼,如各路英雄好漢匯聚梁山泊,劉克襄說,他從鹿野忠雄的自然養成,發現一整段的台灣史。
劉克襄提到他最有興趣的賞鳥,說鹿野忠雄到台灣同樣密集賞鳥,留下在北部陽明山、竹子山的報告;讀台北高等學校的3年期間,光是到新店、烏來賞鳥就去了37次,劉克襄表示自己才去了20幾次。
此外鹿野忠雄也深入霧社部落,在那裡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和莫那魯道、花岡一郎等人結識,不過幾年後發生霧社事件,日本人對這裡進行某種程度的種族清洗並遷村,鹿野忠雄後來是否曾再回到霧社已不可考,但劉克襄認為那已成為鹿野忠雄心中的痛。
劉克襄也提到,他1991年曾在報紙上發表關於鹿野忠雄的文章,後來就收到鹿野忠雄的嚮導、台灣原住民托泰布典來信感謝,還說希望再回到環山部落,希望與劉克襄同行。劉克襄表示,當時幾乎每一個要上環山部落的日本學者,都會請托泰布典帶路,可惜1年後托泰布典就過世了。這段因鹿野忠雄牽起的漫長情緣,還在持續不斷發酵中。(編輯:陳政偉)1140207
![作家劉克襄(後左)近期出版「流火:鹿野忠雄的台灣養成」一書,7日在台北國際書展黃沙龍舉辦新書分享會,吸引許多書迷到場,齊聚聆聽。中央社記者張新偉攝 114年2月7日](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800/20250207/1200x749_wmky_579261940582_202502070033000000.jpg)
- 2025/02/07 23:00
- 2025/02/07 16:58
- 2025/02/07 16:17
- 劉克襄追尋鹿野忠雄足跡 留下台灣人的觀點2025/02/07 14:22
- 2025/02/06 18:45
- 2025/02/06 17:3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