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神外、骨科最常發生醫糾 北醫附醫:加強溝通

2024/10/12 18:2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2日電)醫病對立時有所聞,據衛福部統計,逾7成醫糾案無醫療疏失。北醫附醫今天指出,溝通是關鍵,最常發生糾紛為神經外科、骨科,因自費高、病人期待也高,加強術前溝通後改善。

醫師與病人間的互動是醫療工作基本,但醫病關係對立卻不時鬧上新聞版面,衛生福利部推動訴訟外的醫療爭議處理機制,「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今年元旦上路,如遇醫療事故或爭議,須先透過醫療爭議調解機制處理,而非直接進入訴訟程序。

新法實施至今10個月,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今天舉辦醫院醫療爭議預防與關懷研討會,邀集衛福部、醫學界及法界等專家,進行跨領域探討與交流,透過實際醫療糾紛鑑定案例解析,盼促進醫病良性溝通。

北醫附醫院長施俊明指出,醫療人員於高強度的臨床工作中肩負解釋病情的責任,猶如翻譯官角色,近年來民眾的醫療知識持續提升,對於醫療成果期待也日漸加深,醫療人員如何加強醫病溝通、完善醫療風險管理及心理韌性關懷,是當前醫院管理的重要挑戰之一。

據衛福部統計,台灣自民國76至112年間,醫療糾紛訴訟案件總計1萬2651件,經鑑定結果為無疏失占9224件、73%。另外,就北醫附醫院內統計,最容易發生糾紛的科別為神經外科、骨科,與衛福部委託審議案狀況差不多,因不少患者抱持「貴就是好」迷思,選擇價格較高的自費醫材結果不如預期,加強術前溝通後已有改善。

北醫附醫副院長魏柏立分析,由此可見醫療爭議的發生,並非全來自醫療技術本身的問題,而是醫療過程中的誤解、缺少溝通或醫療結果與病人期望有差距所致,也可能是病人情緒未得到充分照顧以及同理心對待所出現的誤解。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魏柏立指出,醫病也要醫心,主動傾聽病人需求,加上清晰、易懂的解釋,是化解病人不安第一步,病人與家屬面對複雜的醫療決策時,往往會感到困惑、焦慮甚至恐懼,讓病人充分了解治療過程,並參與決策,有助增進互信。

魏柏立強調,關懷病人的同時,當然要照顧醫護人員需求,醫療爭議對醫療人員也會造成心理的衝擊與挑戰,當有潛在醫療爭議時,臨床單位會啟動通報機制,由社工師主動介入了解醫療處置過程,讓醫病雙方都能在主動關懷的環境中,促進相處和諧。(編輯:李亨山)113101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