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說話寫字抖不停 COVID-19後遺症釀本態性顫抖

2024/10/8 12:33(10/8 14:2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圖)8日說明,「本態性顫抖」是腦部神經傳導異常所引起的不自主運動疾病,雖然會出現手部、頭部、喉部肌肉顫抖,但與巴金森症並不相同,不會有肢體僵硬症狀。引起手抖原因很多,嚴重恐造成日常生活不便,建議及早就醫。(書田診所提供)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傳真  113年10月8日
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圖)8日說明,「本態性顫抖」是腦部神經傳導異常所引起的不自主運動疾病,雖然會出現手部、頭部、喉部肌肉顫抖,但與巴金森症並不相同,不會有肢體僵硬症狀。引起手抖原因很多,嚴重恐造成日常生活不便,建議及早就醫。(書田診所提供)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傳真 113年10月8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8日電)64歲林女士今年5月感染COVID-19,康復後卻出現說話、寫字抖不停,字跡歪七扭八、吃飯盛湯潑得滿桌都是,害怕得了怪病就醫,才知道是感染留下後遺症,幸好藥物治療症狀已改善。

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今天透過新聞稿分享林女士故事,他說,起初懷疑林女士是巴金森症,但除了雙手、說話顫抖,沒有其他徵兆,抽血及腦部影像檢查也無異常,進一步詢問才知她多年前雙手就有非常輕微顫抖,直到感染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明顯惡化。

林女士被診斷為少見COVID-19引發「本態性顫抖」快速惡化,黃啟訓說,根據近年醫學論文報導證實,有些病人確實會因感染COVID-19,引起腦部免疫反應,導致腦幹與小腦間神經傳導異常,包含本態性顫抖等不自主運動疾病突然惡化,林女士經藥物治療症狀減輕,不再影響生活。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黃啟訓解釋,「本態性顫抖」是腦部神經傳導異常所引起的不自主運動疾病,60歲以上人口盛行率約5%,雖然會出現手部、頭部、喉部肌肉顫抖,但與巴金森症並不相同,不會有肢體僵硬症狀。引起手抖原因很多,嚴重恐造成日常生活不便,建議及早就醫,以利對症下藥。

黃啟訓說,「本態性顫抖」對藥物治療通常有良好反應,但仍有極少數藥物治療無效者,症狀嚴重病人可以考慮深腦電極植入手術或聚焦超音波燒灼術治療。進入後疫情時代,這類COVID-19引起的特殊神經系統後遺症,醫界盼有進一步研究找到預防措施。(編輯:陳政偉)113100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