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文青觀光潮與當地老人爆衝突 活動打破對立促共融

2024/9/4 12:18(9/4 13:0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年輕人到台南巷弄改造老屋為文青店,帶起觀光卻也與當地老人發生衝突;一同就讀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的盧紀邦(左)和林奕仁(右)這對學長學弟,辦活動拉起青銀雙方,促進跨世代互助共融。(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傳真  113年9月4日
年輕人到台南巷弄改造老屋為文青店,帶起觀光卻也與當地老人發生衝突;一同就讀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的盧紀邦(左)和林奕仁(右)這對學長學弟,辦活動拉起青銀雙方,促進跨世代互助共融。(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傳真 113年9月4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4日電)年輕人到台南巷弄改造老屋為文青店,帶起觀光卻也與當地老人發生衝突,盧紀邦和林奕仁這對學長學弟,辦活動拉起青銀雙方,以「Oh Old!柑な店」平台促進跨世代互助共融。

9年前,同就讀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的台南在地人的盧紀邦和來自桃園的林奕仁,因共同參與國科會計畫來到台南銀同社區,沒想到竟意外跨入共生社區領域。林奕仁笑說,當年因想和社區居民認識互動,藉里長因登革熱嚴重號召大家一起整理環境,意外開啟和居民共同解決社區問題的起點。

當時,因年輕人到台南巷弄將老屋改造成文青店家,吸引觀光客。雖熱絡了在地經濟,卻讓老人家生氣,認為陌生人來到社區干擾安寧,還造成機車亂停問題,引發衝突。

因缺乏信任基礎,就算開會也無法解決難題。盧紀邦和林奕仁決定辦活動,為雙方創造認識機會。他們找上年輕的咖啡店老闆,邀請老人家來學拉花,沒想到老人家還以為是要上「插花課」,學完拉花、喝咖啡時才問:「怎麼沒看到花?」

就這樣,店家意外訓練了一批「熟齡吧檯手」,促進店家青年與在地老人認識,更帶起喝長輩拉花咖啡的熱潮,其他店家也開始更多與長者交流互動。老人家也開始改變,在假日協助指揮觀光客停車,甚至店家老闆臨時需要外出時,還會幫忙看店和收貨。

畢業後,盧紀邦和林奕仁成立「Oh Old!柑な店」在地資訊交流、青銀共創平台,也找出長輩專長和夢想,和年輕人一起實踐,如幫80幾歲喜愛鉤針的玉理阿嬤,在店裡開設鉤針課程與販售鉤針商品;或幫擅長料理的蘇媽媽賣限量餐盒、在線上教人做菜等,成功促進跨世代互助共融。

「推動共生社區最重要的關鍵是人」,盧紀邦說,大家都是住在這裡的一分子,關鍵在是否願意多一份心力關心與投入,先讓彼此認識、創造交流互動、再來才是合作,一起完成計畫或解決共同問題。若各世代都可以在社區好好交流、生活,就有機會解決高齡、孤獨的社會問題。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透過新聞稿表示,基金會從2020年開始推動「共生社區」,發現其中最難的是,不同的人、文化、環境會造就出不同的社區和共生條件,需要改變過往思維,更需破框思考。因此攜手高齡趨勢觀察家楊寧茵出版「一起在社區好好生活」1書,盼藉由11個台灣在地實踐案例,讓大家彼此借鏡學習。(編輯:李亨山)1130904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左)從2020年開始推動「共生社區」,並於2024年攜手高齡趨勢觀察家楊寧茵(右)出版新書「一起在社區好好生活」,盼藉由11個台灣在地實踐案例,讓大家彼此借鏡學習。(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傳真  113年9月4日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左)從2020年開始推動「共生社區」,並於2024年攜手高齡趨勢觀察家楊寧茵(右)出版新書「一起在社區好好生活」,盼藉由11個台灣在地實踐案例,讓大家彼此借鏡學習。(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傳真 113年9月4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