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社宅面面觀7 / 學者籲輪候制取代抽籤 督促政府持續興建社宅

2024/7/31 11:03(7/31 14:1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新店民安青年社會住宅(右)2020年動工,2024年完工後預計8月招租。信義房屋安康安德店長闕建丞認為,這段期間安坑地區房屋成交均價及周遭如「勝旺有境」(左)等社區都不斷突破單坪新高價,社宅對周邊房價或租金影響甚微。中央社記者高華謙攝 113年7月31日
新店民安青年社會住宅(右)2020年動工,2024年完工後預計8月招租。信義房屋安康安德店長闕建丞認為,這段期間安坑地區房屋成交均價及周遭如「勝旺有境」(左)等社區都不斷突破單坪新高價,社宅對周邊房價或租金影響甚微。中央社記者高華謙攝 113年7月31日

都市居住壓力攀升,民眾對社會住宅需求殷切,近年政府推動的社宅已有別於早年國宅居住環境不佳、周邊複雜等負面印象,結合社福、托育與長照,型塑出另一種風貌。中央社採訪團隊從數字、住戶、官員民代、房產業、鄰居、NGO與學者等不同角度,深入6都探討社宅住戶需求,政策面相對應支持,供需端落差及抑制房價面向,提供全面性檢視與思考。同時,駐德國、法國、西班牙、瑞典記者也走訪各國社宅,分析歐洲各國以何種住房政策造福經濟弱勢族群。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31日電)台灣社會住宅占全國住宅存量比率偏低,學者建議應建立「輪候制」,取代樂透般的抽籤制度,如此才能督促政府持續興建社宅、擴大供給量,達到影響房價和租金的效果。

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表示,以目前台灣的購屋者決策而言,只有「租」和「買」兩種選擇,社會住宅可遇不可求,有機會抽的話才去抽一下,且中籤率偏低,不能太過期待。

章定煊表示,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期待社會住宅能取代掉一部分的剛性需求,對租屋、購屋市場,都起不了替代效果,也因此難以影響房價。

近年民間團體爭取設計社會住宅「輪候制」,例如依據申請民眾的經濟條件、家庭組成狀況、急迫性等評點,排出順序入住社宅。章定煊表示,一旦有了「輪候名單」,有需求的民眾,就能估算出自己多久排得到,進而算出「期望值」。

如此一來社宅才會真正成為租、買之外的第三個選項,章定煊說,「至少有個盼頭。」而且輪候制能對中央、地方政府形成壓力,確保持續興建社會住宅。

他指出,登記名單後,更能清楚瞭解各地的社宅缺口有多少,現在有些地方政府覺得窮鄉僻壤沒有需求,或是都市中心蓋社宅租金太高,背後往往都缺乏數據,全靠政治人物出一張嘴。

OURs都市改革組織、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合聘研究員廖庭輝表示,建立輪候名單會對人民是好處,也會對政府造成很大的壓力。

廖庭輝認為,台灣要馬上推動輪候制並不容易,但可以分階段來做,先建立一套全國統一的登記平台,讓政府掌握具體的社宅需求、潛在住戶等數據,從而決定要在哪些地區蓋住宅,已經有社宅的地區還須不須要第2、3棟。

不管政黨怎麼輪替,廖庭輝強調,社宅政策都要持續下去,不能突然就不蓋,畢竟任何社宅計畫被砍掉,都會影響正在輪候名單中的人民權益。

租金補貼問題難解 長期仍應擴大社宅供給

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王增勇表示,長期來看,政府一定要增加社宅的供給量,才能節制住房市場的供給。目前台灣社宅只租不賣,但長期處於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對市場產生的影響有限。

從照顧弱勢的角度來看,王增勇認為近幾年政府推行的「租金補貼」,也難徹底解決問題。畢竟租金是付給房東,要不要給租還是由房東決定,只有政府成為房東,才有辦法照顧弱勢,這就是提高社宅供給量的重要性。

王增勇提到,目前政府規劃社宅時,提供給弱勢群體的比例較低,背後理念是透過「混居」來去污名化,讓社宅不是貧民住宅(或稱平民住宅)。這樣的考量可以理解,但前提是要衝高社宅的量,才能充分回應弱勢的需求。

政府興建社宅時,也往往會考量財務自償,靠租金攤提興建成本,因而讓計算下來的租金偏高。王增勇認為,政府不應該把社宅當成商品,社宅的收益不只在經濟面上,而是藉由安定的住宿環境,減少醫療、社福等社會成本的支出,「有了房子後,更有動力工作,才能真正脫貧,生命也會更有方向。」

內政部推社宅租金分級 學者籲化繁為簡

內政部規劃社宅租金分級收費原則,考量過去推動「所得別」的方式,因報稅資料不完整,無法真實反映所有弱勢條件,造成錯置過度補貼;未來擬改以「身分別」作基準,再依弱勢程度分級。

王增勇希望政府在設計制度時能化繁為簡,目前內政部的規劃有點太過複雜,考慮太多身分別。畢竟不是所有的單親、原住民,都無法負擔租金,社會身分只是反映生活的一些特性,不見得會反映在付費能力上。

王增勇也提到,社宅除了考慮租金外,也應建立個案管理制度,針對不同的弱勢身分,發展不同的服務體系,例如結合NGO(非政府組織)來提供服務,「才能讓社宅不只是住屋,還有照顧功能。」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研究員廖庭輝也提到,六都已有社宅管理機制,中央政府如果再弄出另外一套制度,可能會形成「一市兩制」,即中央蓋的社宅依照中央制度,地方政府蓋的依照地方制度。

廖庭輝建議,應考慮統一由地方管理,畢竟地方政府比起中央,更貼近當地民眾的需求。

社宅不會影響房價 反而有公共設施加值

各縣市在規劃社宅時,說明會常會遭鄰近社區居民抗議,擔心會拉低社區房價、增加交通負載等。不過廖廷輝認為,現階段台灣入住社宅和買房處於不同的「生態位」,兩者資產差異太大,根本不可能會影響房價。

廖廷輝指出,海內外研究發現,社會住宅興建時會同時規劃公共設施,增加公園綠地、政府機關、醫療、社福機構服務點,反而會對周邊房價有微幅提升的效果。

至於如何提升社宅的數量,廖廷輝提出「多元興辦」的想法,除了政府購地從無到有蓋,也可將公有閒置房舍重新整理,規劃為「整維型社宅」,包括近年退場的大專、國中小等,只要結構沒有問題,稍做整修並增加共同生活空間,都很適合作為社會住宅。(編輯:陳清芳)1130731

※中央社綜合中心採訪團隊:林恕暉、蘇木春、趙麗妍、郝雪卿、黃旭昇、高華謙、王鴻國、楊侃儒、葉臻、吳睿騏、吳欣紜、陳至中、劉建邦、陳怡璇、謝幸恩、蔡孟妤、林巧璉、楊思瑞、張榮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社宅面面觀8 / 巴黎首個居民合作社入厝 創新模式打擊缺房炒房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