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籲高血脂規律用藥 燕麥會降低吸收應間隔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7日電)台灣約1/4民眾高血脂,食藥署提醒,膽固醇若超過血管能負荷程度,就會導致各種心血管疾病,規律用藥很重要,但應注意部分藥物與食物交互作用,如燕麥會降低吸收,應間隔。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天在例行記者會中說明高血脂相關用藥安全。食藥署藥品組科長劉佳萍表示,依據現行國際高血脂治療指引建議,降低血脂除須藉生活習慣調整,包括增加運動、低鈉飲食及戒菸外,必要時仍須使用藥品作為控制血脂手段。
常見降血脂口服藥品有4大類型,包括斯他汀(Statins)類藥品、膽酸結合樹脂、纖維酸鹽衍生物、菸鹼酸,各有肌肉疼痛、頭痛、疲倦、腸胃不適、便祕、肝功能指數上升臉潮紅、紅疹等副作用。
劉佳萍提醒,斯他汀(Statins)類藥品可能因食物交互作用致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主要有3類食品,分別是「葡萄柚」會抑制Statins的代謝使藥品血中濃度增高、「紅麴」與Statins結構相似,這2類可能提高副作用的發生率;至於「燕麥」會降低Statins吸收影響治療效果,但燕麥不是不能吃,而是要間隔2到4小時。
台北醫學大學醫務部主任、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黃群耀指出,國內約1/4民眾有高血脂問題,相當於500萬人處於風險中,且高血脂問題不分年齡層,卻有約半數尚未診斷。
很多人以為是現代文明病,黃群耀說,事實上在出土的木乃伊身上發現,人類面臨血脂過高及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的歷史已超過4000年之久。
黃群耀解釋,高血脂發生原因與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過多,讓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逐漸導致血管狹窄,不僅血液循環變差,引起疲勞、頭暈等症狀,斑塊破裂產生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等問題。
以心肌梗塞來說,黃群耀表示,男性發生有2個年齡高峰,分別是40到50歲以及60歲以上,其中40到50歲的心肌梗塞,恐怕20到30歲時就有心血管問題;另女性心肌梗塞高峰則是停經後,過去認為女性受荷爾蒙保護,近期臨床檢查也發現40幾歲女性個案,不可輕忽。
黃群耀提醒,當開始服用降血脂藥品後,應定期回診評估血脂控制情形及服藥狀況,即使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等血脂數值已達標,也不要隨意停藥,否則可能造成血中膽固醇上升,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同時應注意服藥後是否發生藥品所致副作用,需要時應及時就醫。(編輯:龍柏安)113071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