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百合子稱李登輝「台灣的歐多桑」 訪台遭中國批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8日專電)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在本屆東京都知事選舉勝選,達成3連任。小池對台灣相當友好,被視為故總統李登輝「在日本的女兒」。小池今年2月訪台備受禮遇,中國外交部抨擊「反對任何官方往來」,她則嚴辭反駁。
現年71歲的小池百合子15歲時首度出國,以交換學生身分到台灣1週,與台灣結緣。1999年台灣921大地震發生後,小池打電話給李登輝的好友彭榮次表示,日本可捐贈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所使用的1000戶組合屋給台灣,後來她親赴921災區,由李登輝接待。
擁有好歌喉的小池還曾經在李登輝夫婦金婚紀念宴會上獻唱。2001年李登輝卸任總統後,想赴日本接受心臟手術,日本政府顧及中國,遲未放行,小池聯絡多名日本國會議員協助。
小池今年2月8日上午前往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在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李安妮的陪同下,風雨中弔唁李登輝。小池在李登輝墓前拭淚表示:「雖然歐多桑(李前總統)最喜歡的千風之歌裡說道,不要哭泣因為他已化為千風,但想念他時還是會止不住眼淚。」
小池今年2月7日在台北分別與時任總統的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及數位部長唐鳳等人會晤;也拜會台北市長蔣萬安,並與外交部長吳釗燮見面。
「小池在台灣非常知名,也是台灣的好朋友」,當天前總統蔡英文在官邸接見小池時如此說,並感謝小池親自參與2019年文化總會舉辦的「TAIWAN PLUS」活動以及去年在東京新宿舉辦的「台灣形象展」,期盼台日關係愈來愈好。
小池則率先感謝台灣今年元旦日本石川縣能登強震的馳援,也提到東京相當重視防災相關訓練,並與台北市消防局有合作演練計畫。她提到,防災是守護民眾生命非常重要的課題,相信也是台日兩國共同的使命,未來應在此領域持續加強合作。
小池也感謝唐鳳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嚴峻時的協助,讓她了解數位力量的重要性,她認為台灣擁有相當優秀的數位人才與技術,希望台日能各自發揮數位的強項,持續強化交流與合作。
當天,中國外交部在例行記者會上強調,中國一貫反對日本與台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已向日方表達憂慮。對此,小池8日晚間在東京羽田機場受訪時表示,東京都與台北市同樣面對少子化等課題,未來希望共享相關政策效果等資訊。
她說,這次能在各種領域合作方面交流,是一次成果豐碩的出訪。她認為城市外交、城市之間的合作極為重要,中國的說法不恰當。
8年前小池成為東京都第一位女知事,這些年來很多台灣政要訪問東京希望能到東京都廳拜訪小池。2016年8月初,小池甫當選東京都知事,當時的立法院朝野立委曾組團拜訪小池。
小池在言談中不忘感謝台灣在日本311大地震、熊本強震時的援助。她也提到921大地震後,她曾到災區致贈組合屋。她認為台日患難相扶持雪中送炭,希望能長久持續,相互珍惜。
總統賴清德在擔任台南市長時、外交部長林佳龍擔任台中市長時都曾到東京都廳拜訪小池。今年5月台北市長蔣萬安應小池之邀到東京參加2024SusHi Tech會議也與小池同台。
今年6月18日小池發表政見,提出「東京大改革3.0」,大打育兒牌,當天下午還與台北市長蔣萬安、泰國曼谷市長查察舉行3位市長視訊會議,討論少子化對策。
小池很重視DX(數位轉型),這次東京都知事選舉她在社群平台推出了她的分身「AI百合子」成為話題,突破傳統的選戰打法。
目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內閣受到政治獻金「小金庫」事件影響,支持率跌至自民黨2012年政權輪替以來的新低,今年初國會所在的東京永田町開始傳出「後岸田」的可能人選,其中包括有人期待小池當首相的聲音,因為小池曾說,身為政治家就必須志在當首相。
小池1952年生於兵庫縣,開羅大學畢業後,曾擔任口譯員、民營電視台主播。1992年日本新黨成立後不久入黨,之後出馬參選參議院選舉首度當選,1993年眾議院選舉時從舊兵庫2區選區受到日本新黨提名順利當選。1994年她參加新進黨組黨,1996年實施小選舉區比例代表並立制的眾議院選舉時,小池從兵庫6區選區出馬參選連任。
1998年小池參加自由黨組黨,自由黨由小澤一郎擔任黨魁。之後,小池加入保守黨、自民黨。因為經常更換政黨,所以被稱為「政壇渡鳥」。
2003年,小池在首相小泉純一郎所率的內閣擔任環境大臣,首度被延攬入閣,她推動COOL BIZ(酷斃裝,清涼商務)政策,強調以輕便服裝節能減碳。郵政民營化議題成為爭議焦點的2005年眾議院選舉當中,小池化身為「美女刺客」,改為從東京10區選區出馬當選。
2007年小池曾任首位女性防衛大臣,但因為事務次官人事問題僅擔任55天辭職。2008年小池出馬參選自民黨總裁(黨魁)選舉,得票數排第3名。2010年自民黨在野時,小池成為自民黨第一位女性總務會長,一年後卸任。之後,距離閣僚、黨三役(幹事長、總務會長、政務調查會長,僅次於黨魁的最高幹部)愈來愈遠。(編輯:韋樞)11307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