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無米樂導演再拍紀錄片「種土」 傳達土地無聲求救

2024/6/22 17:35(6/23 08:5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導演顏蘭權20年前拍攝紀錄片「無米樂」,成功讓全國看見台南後壁農民的故事,近日宣布推出新片「種土」,盼傳達土地的無聲求救,喚起每個台灣人對土地的珍惜重視。(種土集資團隊提供)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傳真 113年6月22日
導演顏蘭權20年前拍攝紀錄片「無米樂」,成功讓全國看見台南後壁農民的故事,近日宣布推出新片「種土」,盼傳達土地的無聲求救,喚起每個台灣人對土地的珍惜重視。(種土集資團隊提供)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傳真 113年6月22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22日電)20年前的紀錄片「無米樂」感動無數台灣人,導演顏蘭權再度拍攝紀錄片「種土」,透過影像紀錄2名熱血農人築夢卻面臨現實打擊故事,盼喚起每一名台灣人對土地的珍惜重視。

顏蘭權20年前拍攝「無米樂」,讓全國看見台南後壁鄉農民的故事,近日又宣布推出「種土」紀錄片,盼延續「無米樂」感動,傳達土地的無聲求救。

「種土」紀錄阿仁及安和哥2名熱血農人築夢的過程,阿仁是台大畢業高材生,放棄科技業工程師職業舉家搬遷至高雄,投身有機堆肥的製作,只為了想把城市垃圾變成有機肥料,改善土壤問題。

然而,6年前橋頭科學園區出現,讓好不容易恢復生機的良田,只能化做水泥地、一切歸零,阿仁更面臨種土6年無法獲利,以及辛苦用有機肥種的28萬顆鳳梨,因苦無通路、最終只能因腐壞而丟棄的困境。

而安和哥則是30年前就開始用有機方法養地,早期的嘗試因蟲害而連續五年無法收成,直到第六年才見到土壤的復甦,不僅收穫有機蜜棗,土壤也漸漸鬆軟,有赤毛蟲與蚯蚓出現。

從熱血逐夢到現實打擊,「種土」紀錄了2名農人的辛勤努力,希望成為喚起社會關注,製作團隊認為,只要故事被記錄下來,就有機會被看見,並成為啟動改變的契機。

顏蘭權也說,「種土」不只是一部紀錄片,它更是一種關注、一種理念、一個行動力,唯有更多台灣人看見,才有機會翻轉令人無力的現況,盼喚起每一名台灣人對腳下土地的珍惜與重視。

「種土」紀錄片由無米樂影像工作室顏蘭權導演歷時8年製作,拍攝了1800小時的影像紀錄,配樂則由台灣民謠大師陳明章、楊亞歷、翁士凡、李宜蒼等人操刀,主題曲請來滅火器樂團主唱楊大正創作演唱,並由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提供專業顧問。(編輯:李亨山)113062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