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許倬雲獲唐獎漢學獎 擅抓歷史本質引進社科方法

2024/6/20 13:22(6/20 17:0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國史研究大家許倬雲引領史學研究的風潮,對台灣史學的影響超過半世紀。80年代後,他的學生紛紛茁壯,成為史學界的中堅菁英。中央社記者鍾佑貞匹茲堡攝 113年6月20日
中國史研究大家許倬雲引領史學研究的風潮,對台灣史學的影響超過半世紀。80年代後,他的學生紛紛茁壯,成為史學界的中堅菁英。中央社記者鍾佑貞匹茲堡攝 113年6月20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0日電)唐獎第6屆漢學獎由美國匹茲堡大學榮休校聘講座教授許倬雲

許倬雲小檔案

  • 出生:1930年7月10日
  • 學歷:
    美國芝加哥大學人文學科博士
    國立台灣大學文科研究所碩士、歷史系學士
  • 經歷: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通信研究員
    國立政治大學榮譽特聘教授
    吉林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美國匹茲堡大學退休名譽教授
    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通信研究員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 著作:
    歷史學研究、中國科學思想的因素、中國傳統的性格與道德規範、求古編、西周史、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流動、漢代農業:早期中國農業經濟的形成、近代台灣的形成、九堂中國文化課、許倬雲十日談:當今世界的格局與人類未來、三千年文明大變局、經緯華夏等專書
看更多
關閉
一人獨得,他擅長運用社會科學方法研究中國歷史,專精秦漢史,並從中延伸、發掘長期歷史的本質問題。

唐獎基金會今天由漢學獎召集人、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王德威揭曉2024年漢學獎得主,並邀請許倬雲的學生、前教育部長杜正勝介紹許倬雲的貢獻。

許倬雲於1930年出生於中國福建廈門,今天透過連線分享感言,他謙虛地說,得到唐獎是幸運,世界上和他水平一樣的至少還有10多名,「這不包括過去和未來的人」。

許倬雲也提到,他和2014年漢學獎得主余英時

余英時小檔案

出生:1930年1月22日,祖籍安徽潛山

現職: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榮譽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會院士

學歷

  • 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
  • 香港新亞學院第1屆畢
  • 燕京大學肄業

經歷

  • 美國密西根大學副教授
  • 美國哈佛大學正教授
  • 香港新亞學院校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
  • 美國耶魯大學歷史講座教授
  •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
  • 美國康乃爾大學第1任胡適講座訪問教授

著作:「歷史與思想」、「方以智晚節考」、「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現代儒學論」等

獎項

  • 第1屆唐獎漢學獎得主;捐部分獎金成立「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
  • 行政院文化獎
  • 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看更多
關閉
、2020年得主王賡武都是同年出生、生肖都屬馬,雖各有專精和研究方向,相同點是都很認真唸書。他期盼這次獲獎能進一步帶動年輕和中年學者,「到94歲還有人認可你,這比80歲中狀元還難」。

王德威指出,許倬雲的代表性理論為「中國文化三原色」,包括在著作「西周史」中對親緣社會華夏意識的詮釋,在「求古編」對文官制度的探討,在「漢代農業」對精耕細作與市場經濟的分析,「三原色」形成一種融會貫通的大歷史解釋,達到相當的學術高度。

另外,許倬雲也提出「網絡理論」,認為經濟體系、社會接觸、政治統治和思想傳播等,都離不開道路體系,如同樹木的主幹與分枝,構成中國歷史的複合體。

杜正勝回憶,當時他在清華大學任教,邀請許倬雲做一系列的演講,許倬雲便是在清大將長期思考的問題總結出「三原色」理論。如今將近40年過去,「三原色」仍是中國史研究的重點之一,即便是放在近代的中國,雖然社會結構和古代已有很大的改變,但重視親族關係及文官政治傳統等,仍影響深遠。

杜正勝提到,許倬雲最厲害之處,在於能抓到長期歷史的本質問題。許倬雲專精中國古代史,但探討的問題不止於周、秦、漢,例如著作「萬古江河」就是談中國2000年來的文化根源,從專精延伸出更大的視野。

許倬雲的通史著作則將重點放在文化的涵容和交流,他從華夏民族文化出發,論述與周遭民族的聯繫和互相影響,讓社會大眾能夠更理性、客觀地認識中國在世界的定位。

許倬雲將社會科學方法引進歷史學中,在台灣學界尤其具有領頭的意義。杜正勝提到,許倬雲講述春秋、戰國時代的社會流動,便運用統計分析的方法,整理史料中各國菁英的出生身分、後來能爬到多高的政治地位,進而帶出周代從原本階級分明的封建社會,逐漸走向階級流動、開放的社會。(編輯:唐聲揚)1130620

(圖取自facebook.com/tangprize)
(圖取自facebook.com/tangprize)
(圖取自facebook.com/tangprize)
(圖取自facebook.com/tangprize)
(圖取自facebook.com/tangprize)
(圖取自facebook.com/tangprize)
(圖取自facebook.com/tangprize)
(圖取自facebook.com/tangprize)
(圖取自facebook.com/tangprize)
(圖取自facebook.com/tangprize)
(圖取自facebook.com/tangprize)
(圖取自facebook.com/tangprize)
(圖取自facebook.com/tangprize)
(圖取自facebook.com/tangprize)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唐獎漢學獎頒給歷史學者許倬雲 首位台灣出身得主
172.30.1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