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71型易引起重症 國衛院研究揭降低高血糖可減少風險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4日電)家長聞腸病毒色變,尤其腸病毒71型易引起重症致死。國衛院研究發現,降低高血糖可減少腸病毒重症風險,腦幹中的微小核醣核酸(miR-206)活性是重要關鍵,提供未來治療方向。
腸病毒71型小百科
腸病毒71型
腸病毒71型感染多以手足口病表現,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
相較於腸病毒其他型別,腸病毒71型感染較易侵犯中樞神經系統,併發重症主要有腦幹腦炎、心臟衰竭、肺水腫與肺出血等表現,這些嚴重病症均於發病後7天內出現,平均為發病後3天左右,5歲以下的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
重症前兆病徵:
1. 嗜睡、意識改變、活力不佳
2. 持續嘔吐
3. 手腳無力
4. 肌躍型抽搐:全身肢體突發式顫抖,類似受到驚嚇的動作,睡覺時發作特別頻繁,這種動作於正常兒童時偶而可見,但若發作次數頻繁,或白天清醒時也會出現則為異常。
5. 無明顯誘發因素時(如哭鬧、發燒)出現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
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
腸病毒D68型小百科
腸病毒D68型
腸病毒D68型主要可透過糞口、飛沫、接觸傳播,傳染力強。常見症狀包括發燒、流鼻水、咳嗽、喉嚨痛等,嚴重可能引發肺炎、肢體麻痺等併發症。國內歷年皆僅有零星感染案例,但並無流行疫情。
腸病毒D68型目前尚無疫苗,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大多數人感染為輕症預後良好,但若家中孩童感冒後出現喘、呼吸困難或急性肢體無力症狀,如:突然手舉不起來、步態不穩等變化需儘速就醫。
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台中榮民總醫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發現,降低高血糖可減少腸病毒重症風險。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莊志立今天在成果發表記者會中指出,雖然現在多數病例為輕微或無併發症,但仍有少數病例發生重症或死亡,促使團隊展開研究,試著找出重症原因。
研究顯示,患者若產生高血糖現象,則會在病毒感染後發生腦幹發炎。莊志立說明,團隊利用具有人類腸病毒71型受體的基因轉殖小鼠hSCARB2進行研究,經注射胰島素調降血糖水平後,可提高小鼠存活率,且能減少腦幹中的病毒量,顯示病毒誘導宿主產生高血糖現象,可能是病毒藉以控制宿主複製病毒的重要機制。
進一步研究後,團隊發現腸病毒感染會攻擊胰島細胞,使其釋放胰島素的能力下降,進而導致高血糖,高血糖同時會誘發微小核醣核酸(miR-206)水平上升,產生抑制胰島素作用,結果就是高血糖變得更嚴重。
「腸病毒真的很惡毒。」莊志立說,病毒藉機在短時間內大量複製,可以更容易進入大腦,若透過抑制miR-206的活性,則可以減少病毒量和感染引起的神經損傷,顯示miR-206在此病毒的神經毒性中扮演關鍵角色。
他說,為預防幼兒感染後產生腦部併發症的發生,建議當幼兒感染時若食慾不佳,家長應控制不要給與幼兒過多的含糖飲料、布丁或果凍等,並留意幼童血糖值,避免因血糖的上升,增加重症的風險。
莊志立表示,這項研究今年發表在疾病診斷與治療知名學術期刊Theranostics;針對miR-206的治療也顯示出潛在療效,有望成為未來治療此病毒感染的新策略。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研究員周彥宏提醒,雖然腸病毒重症較常發生在兒童身上,不過65歲以上族群多有代謝問題,正值腸病毒流行高峰期,中老年人若感染腸病毒,也要特別注意高血糖引起的神經性毒性問題。(編輯:陳政偉)113061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