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PFAS與多種類型癌症有關 學者籲減少外食降低暴露

2024/5/29 11:57(8/17 13:5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9日電)全氟烷基物質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與多種類型癌症有關,且種類達上萬種,並常見於日常生活中,學者認為,要一次全面禁止並不容易,建議均衡飲食、減少外食以減少曝露量。

化妝品、防水衣物和不沾炊具甚至各地的土壤和水域中,都有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這種「永久性化學物質」,這些物質與多種類型的癌症、心血管疾病、生育問題及孩童發育障礙有關。

環境部於4月24日公告新增列管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PFAS)家族中的147種「全氟己烷磺酸(PFHxS)及其鹽類與相關化合物」為毒性化學物質,除研究、試驗及教育外全面禁用,與聯合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斯德哥爾摩公約接軌。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天舉辦「PFAS檢測與健康影響現況」線上記者會,台灣大學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助理教授羅宇軒表示,現在PFAS的種類有上萬種,如果PFAS分子結構較長,或是結構中有氮、硫原子等,危險性比較高。

羅宇軒提到,危險性較高的PFAS留在體內的時間會非常長,除了可能致癌,也會引起人體內分泌干擾,若是懷孕甚至可能傳給胎兒。

羅宇軒進一步說明,PFAS實際對人的影響還是就暴露量(劑量)決定,台灣主要經由食物攝取到PFAS,如飲水、米食、豬肝樣本內可能含有的濃度較高;台灣與西方國家飲食習慣不同,如月子餐有可能會有較高的曝露,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羅宇軒說,以健康的角度出發,建議依照總體管制的概念,如果食物吃得多,允許的殘留量就要低;若就台美對比,需比較台灣與美國飲食習慣,才能進一步評估殘留量並訂定標準,他舉例,如美國可能有較多乳製品、台灣有較高的內臟攝取量。

「訂定標準也涉及可行性」,羅宇軒認為直接完全禁用全部的PFAS可能會發生產業的革命,一定要有替代方式,全面禁用的可行性滿低的;應該先將較長鏈分子式的PFAS禁用、再逐步走向短鏈。

羅宇軒也建議分散風險原則,三餐全都是外食,曝露量一定會較高,自己在家料理比較能避免曝露;不同品項濃度不同,均衡飲食、透過平均下來曝露到的濃度就會較低。

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林郁真也認同沒有辦法一次性全面禁用,她表示,可以先針對已經非常明確知道的毒性管制。

林郁真認為從源頭管制是最好的方式,但要完全禁用上萬種的PFAS是很困難的,生活愈方便就愈會有這些化學物質;做很多輸出到國外的製造品,也要依國外的法規,因此台灣也需要跟著全世界的趨勢走,如現在半導體業知道哪些替代品毒性高就不使用,這是全世界面臨到的問題,台灣也應該與世界同步。(編輯:龍柏安)113052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