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醫:吃飽空腹脹氣數小時難解 恐小腸菌叢過度增生

2024/5/21 17:00(7/3 22:4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1日電)餐後脹氣是現代人普遍的身體毛病,接手家族企業的高小姐卻發現近1、2個月連空腹都脹氣,醫師提醒,若吃飽、空腹都脹氣,持續7、8個小時無法緩解,可能是小腸菌叢過度增生。

正常腸胃蠕動功能,食物順利消化,進入大腸才會產生氣體,再以放屁將氣體排出體外。「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簡稱為SIBO,脹氣是SIBO的主要症狀,因消化不良或腸胃蠕動功能不佳,導致食物未完全消化,囤積小腸產生氣體,出現脹氣、腹脹不舒服。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透過新聞稿提出4個需留意跡象,第1個跡象是「胃酸酵素不足」,食物未被充分消化,促使細菌進入小腸繁衍生長,就可能引發SIBO;第2個是「蠕動不良」,食物及液體停留腸道可能造成細菌生長,或小腸細菌無法清除,恐加劇SIBO情況。

第3個為「藥物及免疫力不佳」,顏佐樺解釋長期使用制酸劑、慢性疾病用藥可能影響胃酸、膽汁、酵素分泌,免疫力下降,易使腸道受感染,都可能導致SIBO;第4個是「 喜愛吃精緻糖、易脹氣食物」,可能導致腸道產生過多氣體,提供細菌生長環境,增加SIBO風險。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腸道環境的保健,可從日常飲食及生活習慣做起,顏佐樺提醒,平時應細嚼慢嚥、飯水分離,有助提高食物在口腔和胃部消化效率,促進上消化道消化,可適量攝取酸性食物,消化不良可搭配一點酸性食物,如蘋果醋,刺激胃酸分泌,或在醫師及營養師建議下,食用消化酵素保健品。

另外,顏佐樺說,可適時補充可溶性膳食纖維,如木耳飲,但要避免食用過多精緻加工及易脹氣食物,有助於維持腸道菌相平衡,保持腸道健康,同時應避免含有較高纖維的蔬菜,如蘆筍、豌豆、洋蔥、韭菜等,以及難消化碳水化合物等。

醫師建議養成每日排便習慣,醫學定義3天1次排便為正常排便狀況,但每天排便才是健康指標。顏佐樺呼籲民眾釋放壓力、避免久坐,站立半小時或進行適當運動有助於促進消化。行動不便人士則可透過腹部按摩達到效果。(編輯:李亨山)11305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