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逾10年無羊痘案例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認同為非疫國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1日電)農業部今天表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19日認同台灣為羊痘非疫國。台灣於97、99年都有羊痘疫情,隨防疫工作進行,101年發現最後1起案例後,截至目前超過10年無羊痘確診案例。
農業部今天表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於19日認同台灣為羊痘非疫國的聲明,並公布於該組織網頁。對國內年產值約新台幣13億元養羊產業的永續發展具有重大貢獻。
根據WOAH規範,需持續3年以上無羊痘病例,才能符合聲明為羊痘非疫區國家;實施撲殺政策國家,不論是否接種羊痘疫苗,最後1頭染病動物撲殺後6個月無病例。台灣今年7月彙整資料向WOAH自我聲明羊痘非疫國階段,12月19日獲認證。
農業部指出,羊痘是甲類動物傳染病,也是WOAH表列應通報疾病,此病為高度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由羊隻直接或間接與污染原接觸而傳播,特徵是頭部及身體會出現皮膚痘瘡,幼羊死亡率可高達80%、成羊約5%至10%。
農業部防檢署副署長徐榮彬說明,台灣第一起羊痘案例於民國97年在桃園發生,撲殺210頭;接著在99年大爆發,有583場發現感染案例、撲殺羊隻達2萬3740頭,約占當時的1/4。
徐榮彬指出,為避免一直撲殺重創台灣養羊產業,因此改打疫苗,約2個月後完成,接著每年打1劑。隨後台南新化100年3月又有一起;彰化101年2月為最後一起。
農業部107年啟動口蹄疫拔針作業,109年成為非口蹄疫區,獲得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的認定為沒有口蹄疫的國家。107年自中國大陸爆發非洲豬瘟以來,持續加強邊境防堵,東亞僅台灣、日本是唯二非疫國。且7月1日起停止豬瘟的疫苗注射,預計113年6到7月向WOAH申請成為豬瘟非疫國,估計114年間可望獲認可成豬瘟非疫國。(編輯:李亨山)1121221
羊痘小百科
簡介
羊痘病毒(Capripoxviruses)是會引起綿羊痘(Sheep pox)、山羊痘(Goat pox)和牛結節疹(Lumpy skin disease)的病原,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可造成相關畜產品無法輸出,而引發重大經濟損失。
傳播方式
多靠動物直接接觸或間接與污染接觸而傳播。病毒可由飛沫傳播,透過昆蟲機械式叮咬或者直接接觸含病毒之皮屑、分泌物、糞尿或是吸入含病毒之粉塵等。在污染牧場中病毒至少可存活半年之久。
發病率及死亡率
發病率的起伏極大,死亡率常介於10%至50%。所有年齡層均會受到影響,但死亡主要發生在年輕的羔羊,其次是一歲羊和成羊。由高死亡率、流產、乳房炎、皮膚的痘瘡造成羊毛及羊肉的損失,進而無法出口而嚴重影響國際的貿易。
疾病等級
羊痘目前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列為須通報的疾病。
公共衛生
本病非屬人畜共通傳染病,不會感染人。
感受性動物
綿羊、山羊。美麗諾綿羊(Merino sheep)感受性較高。
潛伏期
人工感染為2至3日,自然感染為8-13天,最長可達21天。
預後
仔羊的死亡率高。死亡率高峰期為全身病變出現後2週左右。若是發生在新爆發地區死亡率可高達100%,若本病已成為地方性疾病,其發病率及死亡率則有極大的變化,死亡率與該場之飼養管理有極大的關係。
資料來源:農業部畜產試驗所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