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台灣腦庫科普開箱 探索延續生命光輝的醫學寶庫

2023/11/5 19:47(11/6 09:4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位於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的台灣腦神經組織人體生物資料庫5日正式揭牌,又被稱作「台灣腦庫」,可以儲存150個捐贈腦,台灣腦庫不僅是收集腦,更重要的是經由研究開發疾病治療策略與藥物。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攝 112年11月5日
位於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的台灣腦神經組織人體生物資料庫5日正式揭牌,又被稱作「台灣腦庫」,可以儲存150個捐贈腦,台灣腦庫不僅是收集腦,更重要的是經由研究開發疾病治療策略與藥物。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攝 112年11月5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5日電)台灣腦庫成立,捐贈大腦提供醫學研究,成為台灣人逝去後,生命延續的新選項,跟著中央社記者開箱被國衛院長司徒惠康形容為延續生命光輝的醫學寶庫,台灣醫學研究最後、最重要的拼圖。

Q:台灣腦庫在做什麼呢?

很多人聽過血庫、組織庫,是為移植醫療需要存在,台灣腦庫不僅是收集腦,更重要的是經由研究開發治療策略與藥物,這是許多捐腦病患的最終期望。台灣腦庫團隊今天跟中央社記者分享,有很多受無藥可醫所苦的病人會激動地說,自己的生命在這一刻最有意義。

台灣腦庫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謝松蒼表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1980年代透過腦庫,發現失智症患者腦部乙醯膽鹼神經元減少,提供失智症治療指標,到目前為止都是非常重要的藥物。

另外,台灣腦庫協會常務監事李立仁說,即使腦庫尚未協助研發出藥物,腦庫依然具有精進診斷功用,在生前病理診斷對比死後診斷,腦庫可回饋神經科醫師,增加診斷正確率。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研究顯示,生前臨床診斷與死後病理診斷的落差,多達4成是不吻合,14%是完全不同。

Q:為什麼台灣需要擁有自己的腦庫呢?

謝松蒼說,雖然台灣可以透過國際腦庫,如美國腦庫等申請醫療研究用「捐贈腦」。不過台灣仍需要自己的腦庫,是因為台灣人的疾病常常有特殊基因型,無法經由其他國家腦庫取得,如類澱粉病變、威爾森氏症及小血管病變等,在台灣都有特殊基因型,「這是只有我們自己有辦法解決的疾病。」

台灣腦庫希望結合新科技、進行跨領域研究,尊崇捐腦人的大愛,撫慰家屬,也會定期舉辦教學活動、培養新的年輕研究者,將來規劃爭取成為常設單位,有固定的經費與人力。作為分享台灣「捐贈腦」的平台,最終目的是未來有機會擴展到國際。

Q:捐贈腦如何被保存?

在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的「台灣腦庫」可以儲存150個捐贈腦,李立仁表示,隔壁第二期還能再放更多。捐贈腦可以存在零下18度低溫冷凍庫或零下100多度的液態氮,以國際成立較早的腦庫約儲存8500顆推估,捐贈腦保存期限長達40、50年,等待研究時機成熟、取出使用。

李立仁說,當捐贈者離世後,團隊會自行搭乘高鐵等交通工具,前往醫療院所取回捐贈腦,或將捐贈者送到可取腦的醫療機構。大腦離開人體後,必須和時間賽跑,減少腦部蛋白改變的風險,需在2小時內完成切片。

在腦庫實驗室中,研究人員會將大腦分成兩部分,放置冰塊上切片,其中一部分是依據不同區域,使用雙刃腦刀將大腦切片、取小塊,大約以0.5公分至1公分左右,急速冷凍,提供學術研究,另一部分放置於福馬林之中,進行病理切片與染色。

台大醫學院「台灣腦庫」5日揭牌成立,捐贈大腦提供醫學研究,在實驗室中,研究人員會將大腦放置冰塊上切片,使用雙刃腦刀將大腦切片、取小塊,大約以0.5公分至1公分左右急速冷凍。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攝 112年11月5日
台大醫學院「台灣腦庫」5日揭牌成立,捐贈大腦提供醫學研究,在實驗室中,研究人員會將大腦放置冰塊上切片,使用雙刃腦刀將大腦切片、取小塊,大約以0.5公分至1公分左右急速冷凍。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攝 112年11月5日
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的「台灣腦庫」5日正式成立,捐贈腦可以存在攝氏零下18度低溫冷凍庫或零下100多度的液態氮,推估保存期限長達40、50年,等待研究時機成熟、取出使用。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攝 112年11月5日
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的「台灣腦庫」5日正式成立,捐贈腦可以存在攝氏零下18度低溫冷凍庫或零下100多度的液態氮,推估保存期限長達40、50年,等待研究時機成熟、取出使用。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攝 112年11月5日

Q:誰可以選擇捐贈腦?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腦庫是促成神經醫學研究發展重要資源,「台灣腦庫」的建置,希望收集腦、脊髓、腦脊髓液、血液及其他相關神經組織,對象包括患有腦疾病的病友、一般健康民眾,進行病理組織切片,找出疾病病變的機制,提高研發出影響數百萬人的腦部疾病的有效治癒方法可能性。

有意願捐贈腦與神經組織的民眾,可至台灣腦庫協會官方網站查詢,大體老師的腦部也可選擇不火化,保留捐贈腦、存放在腦庫,以利未來研究。李立仁提醒,並不是每個人的腦與神經組織都可以放入腦庫,腦死器捐者無法捐贈,庫賈氏病患者也不收,避免器械沾染,造成傳染風險。(編輯:張雅淨)1121105

台灣首座腦庫5日揭牌,有助科學家深入研究腦疾病,台灣腦庫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謝松蒼(右)與台灣腦庫協會常務監事李立仁(左)是感情非常好的師生,一同推動、確保台灣腦庫持續運作。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攝 112年11月5日
台灣首座腦庫5日揭牌,有助科學家深入研究腦疾病,台灣腦庫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謝松蒼(右)與台灣腦庫協會常務監事李立仁(左)是感情非常好的師生,一同推動、確保台灣腦庫持續運作。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攝 112年11月5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