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環境部要求減碳優惠須用綠能 業界憂供應不足

2023/9/21 15:2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1日電)環境部今天表示,業界擔心再生能源可能供應不足,難以設計減碳優惠費率計畫書,將進一步與經濟部盤點;而過去持續有執行減碳的業者,也會查驗歷年申報量,不會讓他們的努力白費。

環境部本週邀集擬徵收碳費的目標產業公協會進行公聽會,進一步了解業界在碳費徵收實際運作的建議。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告訴中央社記者,產業界主要關心的是優惠費率的制度。

黃偉鳴指出,在目前的規劃中,優惠費率的適用原則包含必須轉換低碳燃料、採行負排放技術、提升能源效率、使用再生能源或製程改善等,初步規畫是要求業者提出到2030年的計畫書,交由環境部審查。

大部分的業者擔心能源供應的問題,如天然氣、綠電等可能不足;另外,也有業者提到過去都已經有執行減量,未來可能「像毛巾擰乾了會擰不出來」。

黃偉鳴指出,天然氣、綠能等牽涉到能源供給的面向,會再與經濟部討論。

黃偉鳴說,將來的設計擬以行業別來看排放量,也會透過各產業歷年申報的情況,查得出來是否都有認真減量,「一定會考慮到好學生」,對於過去已經有努力的業者不讓他們的努力白費;現在是要針對過去沒有改善的業者,催促他們減量。

至於環團今天提到如關廠就有機會達成減量目標,黃偉鳴強調是「錯誤訊息」,一定要有前述的減量機制和計畫。

環團也提到依據美國環保署去年12月提出的估算,1噸碳的外部成本高達美金190元。黃偉鳴解釋,這是依社會成本(如平均餘命、經濟損失等)來估算,這是一個很好的研究,但包含美國自己也沒有用此估算來制訂碳定價。

一般而言,黃偉鳴補充,現行各國的碳定價制度都是以減量目標成本來估算,以新加坡為例,最初定價每公噸為新加坡幣5元(約新台幣125元),後來有階段調整,讓當地的產業能逐步適應。

至於環團計算,台灣製造業的年排碳量約1.24億噸,若碳費只訂300元,與其他國家的500元就有200元的落差,相當於補助業者每年240多億元。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黃偉鳴強調,目前碳費費率子法仍然在加速訂定中,年底會預告草案,預計明年第1季組成碳費審議委員會進行費率討論;環團所提的兩個數字都是虛數,這樣的說法不太妥當。

最後關於台灣2030年的減碳目標為23%至25%,環團質疑較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提出2030年減碳目標應達43%遠遠不足。黃偉鳴說,各國的減量進程不同,韓國最新公布2030的減量目標為20%左右,中國、新加坡則預估2030才會達到排放高峰,2030之後才會開始減量。(編輯:陳政偉)11209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