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種樹vs種電6 / 大安森林公園能吸多少碳 學界倡議培養氣候公民科學家

2023/6/19 08:48(6/21 11:5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圖為大安森林公園落羽松步道。(圖取自台北市政府網頁gov.taipei)
圖為大安森林公園落羽松步道。(圖取自台北市政府網頁gov.taipei)

各大企業為了減碳永續經營而種樹,也有光電場開發案需要砍樹,在淨零減碳的政策下,種樹好或種電好的爭議,在各地陸續出現,使用太陽能光電的減碳效果,能夠抵得上多少座大安公園,種植本土樹種又能產生少多碳匯,一般民眾可能難以理解,而且本土的森林碳匯目前算不清楚,方法學還在建立中。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曾以寧台北19日電)各大企業在談節能減碳時,常以大安森林公園吸碳量當參考值,然而種樹獲得的碳匯怎麼算,還沒有確立方法學,碳權交易仍在蹲馬步,環保署已在討論防止「漂綠」。

目前陸續有咖啡、化妝品、筆記型電腦以「碳中和」做為綠色消費亮點,有的會強調相當於多少座「大安森林公園」吸碳量來訴求低碳節能,排碳大戶在盤點何處取得減碳額度時,種樹是選項之一,也討論到購買碳權。

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邱祈榮告訴中央社記者,森林碳匯

森林碳匯

氣候變遷因應法第3條中,「碳匯」是指將二氧化碳或其他溫室氣體自排放源或大氣中持續移除後,吸收或儲存之樹木、森林、土壤、海洋、地層、設施或場所。根據條文內容,森林碳匯就是林業部門的碳移除量。

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邱祈榮說明,森林碳匯包含不同「碳庫」組成,碳庫主要可區分為生物量(包含地上部及地下部生物量)、死有機質(包含枯死木與枯落物)、土壤(包含土壤有機質)等三大類。

根據官方估算,台灣森林在2020年的碳移除量,約可抵減全國7.6%的碳排放量。

看更多
關閉
轉為碳權交易,在國際間只有自願市場在進行,比例非常低,主因是風險太高,例如森林大火一發生,森林就失去固碳能力,短期間又難以回復,因此為了要保障長期的碳權,就比較不願意交易。

「就企業而言,森林碳匯用於自身碳中和就好。」邱祈榮估計,一塊林地賣碳權收益,可能只占這塊林地經濟效益的2%至5%,因此必須有其他收入,應該是要想怎麼活化林地,碳權只是附帶的。

氣候變遷署籌備處副主任黃偉鳴則告訴中央社記者,企業要以建立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並實施減量優先,買碳權是「最後手段」;為避免企業漂綠,公告納管排放源減碳量需第三方查證;至於碳權交易,金管會已指定證交所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辦理。

由於歐盟準備率先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俗稱碳關稅,碳涵蓋鋼鐵、水泥等類別,還要擴大碳交易市場,因此台灣碳權交易所與國外進行碳權交易為主,服務會被歐盟課碳關稅的企業,暫時不會現行的環保署車輛汰舊換新抵換媒合平台整併。

企業透過使用綠能、種樹、購買碳權來抵減或清除自身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一般民眾可能似懂非懂,大多數人的概念停留大安森林公園能吸多少碳,也就是早年農委會推估,每公頃森林1年約可以吸碳15公噸,換算大安森林公園25.8公頃可吸碳386.5公噸。

然而現在根據不同的資料推估,有的顯示台灣20年生的造林木平均每年每公頃可吸存12.6公噸的二氧化碳,有的以每公頃1500到2500顆樹估計大約每年吸碳量在10到15公噸之間,由於大安森林公園的樹木沒那麼多,估計1年吸碳量僅約110.5至242.6公噸。

有鑑於此,邱祈榮與大安森林公園合作,辦理「以樹之名」氣候行動研習營,強調透過森林測計技術,推算森林碳匯數量,並理解森林碳匯如何轉換成碳權交易的過程及所需的知識與技能。

他說明,現在台灣的森林碳匯數字都是援引國際資料推算,若想要有碳權,台灣的MRV(量測、報告與驗證)一定要與國際接軌,因此必須要有相對應的人才養成。

雖然「以樹之名 」只是民間辦理的研習營,但完成測試仍然會頒予證書,希望能從基層培養理念與實務能力兼具的氣候行動公民科學家。

邱祈榮強調,最基礎的工作應該是建立有效的森林碳匯MRV(量測、報告與驗證)機制,讓整個執行成果能有科學數據支持,避免落入光喊口號,沒有實際量測數據的「漂綠」疑雲,也就是誇大不實的永續作為。

邱祈榮直言,現在官方的資料的確不足,政府要做的事包括訂定種樹的國家標準、生長的數據可以供參考,才能完善整體環境。

現在的減碳是「斤斤計較」,邱祈榮解釋,樹木的固碳包括地上部生物量、枯死木與枯枝落葉,地下部生物量及土壤等森林生態系統的形式儲存碳量;還有林木產品,因為木製產品棄置後,並非短時間就可分解,往往需耗費數10年,因此可納入使用中(in use)及分解中(in disposal)的固碳。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對於農業減碳效率的查驗,農委會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簡任技正劉玉文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坦言,目前仍在積極發展方法學階段,尚未開始人員培訓。

劉玉文說,也正同步輔導農業科技研究院,成為專業查驗機構,未來若有其他民間業者有興趣加入,也將視查驗需求予以協助。(編輯:陳清芳/陳政偉)11206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種樹vs種電7 / 新聞小百科:森林碳匯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