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微塑膠調查將登科學月刊 籲加速減塑進程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30日電)綠色和平表示,去年進行的台灣保育類動物棲地微塑膠污染調查,將刊載於今年5月「科學月刊」,並已串聯23名學者連署,呼籲政府及企業加速減塑進程,以免動物繼續承受塑膠污染危害。
綠色和平於2022年發布「難逃塑命:台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及棲地微塑膠污染調查」,為台灣第一份陸域保育類動物微塑膠污染檢測調查,結果顯示台灣黑熊、台灣水鹿、金門歐亞水獺、黃喉貂、石虎與櫻花鉤吻鮭受到「塑害」。
綠色和平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這份研究採樣、結果分析的幕後故事將登上「科學月刊」5月號封面專題,備受台灣學術界重視,包含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成功大學、中興大學、海洋大學、高師大、台師大等23名學者專家具名連署,呼籲政府及企業加速減塑進程,以免動物繼續承受塑膠污染危害。
參與連署的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何瓊紋表示,過去的研究與觀察都傾向微塑膠污染出現在人為活動頻繁的環境,對保育類動物影響較間接,然而這次調查顯示微塑膠已進入牠們的棲息地與食物中,凸顯微塑膠污染對保育類動物生存與健康造成的風險。
何瓊紋也說,這份調查幫助學界更能掌握塑膠污染對野生動物的負面影響.其結果應讓產業、公務機關及關心自然保育的大眾,更有使命往前一步。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負責人張凱婷指出,用過即丟的一次性塑膠是加劇塑膠污染主因;內政部雖訂定「國家公園減塑精進推動指引」回應,但該指引僅為自願性措施,且影響範圍僅限國家公園。
全球政府將在5月底進行第二次「全球塑膠公約」談判會議,源頭減少塑膠生產及使用、發展重複使用模式都可望進入議程。綠色和平表示,面對全球減塑趨勢,政府應加快制訂淘汰一次性塑膠的期程,以及輔導業界轉向重複使用經濟模式,輔導「重複使用產業鏈」布局與發展,避免讓台灣落後於國際。(編輯:張雅淨)11204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