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巴金森氏症教授開創新療法 17病患告別行動不便

2023/4/11 18:56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1日電)台北科技大學榮譽教授林宏裕罹患巴金森氏症後投入研發,成功開創全新非侵入性療法,不僅親身嘗試,成功擺脫輪椅,現在能跑步、跳舞,臨床研究已幫助17名病患告別行動不便。

有「台灣愛迪生」之稱的林宏裕從沒想過2010年的一場病,翻轉了他的人生。巴金森氏症患者絕大多數會走向失能,隨著病程逐漸嚴重,林宏裕也開始以輪椅代步,但他並未因藥物副作用放棄治療,反而是投入其他新療法的研發,成功擊破巴金森氏症中多巴胺神經元障礙問題。

這項治療透過低能量近紅外線光療搭配氫水補充,直接從源頭著手、活化已受損的神經細胞元,林宏裕親身體驗,不只成功甩掉輪椅,還能和一般人一樣跑步、跳社交舞,雙和醫院臨床研究也證實其有效性,相關成果已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Medicine,醫界認為這項發明將有望逆轉巴金森氏症。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胡朝榮表示,巴金森氏症是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據健保資料庫最新統計,全台巴金森氏症患者近8萬人,甚至每100名長者就有1人罹病,雖巴金森氏症好發於60歲左右,但並非老年人專屬疾病,40歲以下民眾也可能罹病,早發性患者占2%至10%。

胡朝榮說明,巴金森氏症是因為神經細胞受損,導致多巴胺分泌不足,當體內多巴胺濃度低於正常人50%,就會引發典型臨床症狀動作功能障礙,一開始容易出現手腳顫抖、僵硬、動作緩慢、步態不穩,且臉部容易沒有表情或不自覺流口水。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胡朝榮說,因為巴金森氏症初期不易察覺,很多民眾容易誤以為是老年人功能退化所致,往往等到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時,到醫院檢查後才確診,多數患者確診時病程已經是中晚期,提醒一旦出現上述2個以上症狀,就應留意可能是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治療現階段面臨藥效衰退、副作用等瓶頸,林宏裕耗時7年研究,透過低能量近紅外線光療(PBM)活化受損細胞,補充氫水避免細胞過度破壞老化,雙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鄔定宇說,臨床研究證實,連續使用2週、早晚各15分鐘的治療,改善17名患者運動障礙問題。(編輯:李亨山)11204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