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作戰1 / 迎戰極端氣候不看天吃飯 經濟部突破瓶頸抗旱大攻略
今年水情再次吃緊,政府加強宣導節約用水、減壓減量供水及視天候狀況實施人工造雨,產業界也繃緊神經,晶圓代工、鋼鐵、造紙及紡織業等用水大戶,在拚產能的同時也拚節水。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2日電)極端氣候日益嚴峻,供水不能只看天吃飯,經濟部水利署啟動珍珠串計畫,力拚打通西部各區供水瓶頸,讓「調度」成為最佳抗旱利器,並持續增鑿累計百口以上抗旱水井與工地地下水,儲備作為乾旱救命水。
同時,為因應缺水風險增加,水利署也推動再生水與海淡廠,科技造水將成為新常態。
一島兩種水情 水利署主導珍珠串計畫誕生
氣候變遷肆虐,面對「非旱即澇」極端氣候,經濟部水利署喊出「珍珠串計畫」,水利署官員說明,這是為因應氣候變遷降雨空間不均,造成「一個島兩種水情」的重要解方,「把台灣西部像珍珠一樣的重要水源設施一一串起來」,打通各區供水瓶頸、擴大互相支援互通,強化西部廊道供水管網。
「珍珠串計畫」分為北中南3區域,北部著重擴大新店溪水源南調,其中,耗資新台幣68億的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預計115年完工,可增加新竹地區每日30萬噸水量,當乾旱風暴來襲,將成為高科技產業的「救命水」。
不只如此,水利署透露,經評估新店溪尚有剩餘水源可支援桃園地區每日最大20萬噸,因此水利署及台水公司正規劃推動三重及蘆洲區域供水管網改善,以減少石門水庫供水壓力。
中部重點在於打通調度瓶頸,如行政院去年7月核定「台中至雲林區域水源調度管線改善計畫」,115年完成後中彰、彰雲雙向調度可達每日共32萬噸,並可串聯鯉魚潭水庫、大甲溪、鳥嘴潭人工湖及湖山水庫水源,對區域供水穩定有極大效益。
南部則聚焦南水北送,目前曾文南化聯通管工程如火如荼進行中,預計113年可提升備援供水每日80萬噸,約等於台南地區80%用水量。
另外,農委會農水署正趕辦濁幹線與北幹線串接工程,完成後可將濁水溪餘裕水量供應嘉南大圳北幹線農業用水,減少曾文、烏山頭水庫放水量每年最大1100萬噸,並可串聯運用濁水溪、曾文及南化水庫水源,強化台南高雄區域水源調度能力。
水井、工地地下水救援好幫手 百年大旱62口井重啟
今年乾旱噩夢重新上演,南部地區尤其嚴重,水利署除啟動於110年百年大旱期間所鑿設62口抗旱水井,去年12月與高雄市政府合作,於高屏溪河岸增鑿11口抗旱水井,已於今年3月開始穩定出水,更進一步提出「112年穩定南部供水抗旱計畫」,預計4月底前再增加50口抗旱水井、每日約13.2萬噸出水量。
工地地下水也是救援好手,為減緩南部供水壓力,高雄市政府轄內建築工地,預估可供給每日2000噸水量,作次級用水取用;台南市政府則已請水利署協助調度移動式淨水設備支援,預計4月中旬可將歸仁及善化區建築處理後的工地地下水祛水,併入自來水系統利用,供水量約可達每日4800噸。
事實上,早在110年爆發百年大旱期間,台中首當其衝,豐沛建築工地地下水就是最佳應急水源,最大每日供水達10萬噸以上,相當於台中地區約40萬人用水,有效減輕鯉魚潭及德基水庫供水負荷。
經濟部自3月1日成立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四處找水、調水之外,抗旱指揮官王美花指示把握汛期前河川水位較低的契機,加大力道進行水庫清淤,國軍也投入其中,第一階段預計6月15日完成擴大水庫清淤68萬立方公尺;截至3月29日,河川局和國軍曾文、阿公店水庫清淤執行率均超前。
水利署也規劃與國軍繼續合作,在下一階段完成石門水庫、明德水庫、鯉魚潭水庫及日月潭水庫等水庫45萬立方公尺清淤工作。
氣候變遷加劇 科技造水將成新常態
近年高科技用水急遽上升,國內半導體大廠「不能再看天吃飯」意識抬頭,再生水廠將成為科學園區「標配」。
目前政府核定的11座再生水廠中,高雄鳳山廠、臨海廠及台南永康、安平再生水廠,加上南科自建再生水廠皆已完工,日產約10.6萬噸再生水,預計至118年,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等廠全部完成後,可供應全台每天28.9萬噸再生水,相當於115萬人口日用水量。
海淡水也是「科技造水」的重要工作,為因應南部旱象,台中緊急海淡機組正移置高雄興達電廠區,預估4月底起陸續產水,另新竹緊急海淡機組則就地重啟,4月中旬開始產水。
目前全台有25座海淡廠,以澎湖縣數量最多;水利署已於110年完成桃園、新竹、嘉義、台南、高雄及屏東等地區海水淡化初步評估,未來全台海淡廠數量預計提升至34座,科技造水將成新常態。
枯旱風險漸增,水利署自106年起即透過開源、節流、調度、備援等策略推動水資源建設,目前水源調度能力已提升達每日317萬噸,讓百年大旱期間,護國神山產業生產不中斷;以今年來看,若無水源調度,南化水庫現在恐剩1成3蓄水率,南台灣將掉入限水惡夢。(編輯:潘羿菁)11204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