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20多歲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歧視纏身坐博愛座挨罵

2023/3/19 18:35(11/12 08:5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9日電)今年42歲的陳小姐,在20多歲時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正處於努力工作的年紀,人生彷彿按下暫停鍵,痛到不敢動,被迫放棄開點心店的夢想,甚至被歧視纏身,連坐博愛座都會挨罵。

據統計,全台約有10萬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科主治醫師蔡昀臻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許多人以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只發生在長輩,其實好發於30至50歲的青壯年,病友被疼痛折磨時,容易被誤以為無病呻吟,錯誤認知帶給許多病友不少壓力。

陳小姐就是其中之一,她在20年前曾發生車禍,原以為只是後遺症導致肌腱炎,使用消炎止痛藥半年未見好轉,檢查才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原先喜好烘焙、正處於為夢想拚搏的她,因疼痛無法打蛋、揉麵團,被迫放棄開店夢想。

疾病還帶來了歧視,陳小姐說, 發作時的痛持續又錐心,嚴重時更禁不起別人碰,但外觀與常人無異,曾幾度因坐博愛座,被陌生長輩喝斥,爸爸幫她搶位才敢坐,她原是餐廳出納,即使向公司反映仍被要求每天穿跟鞋工作,當搬不了重物時,常遭同事耳語。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類風濕性關節炎無法治癒,青壯年病友須一生與疾病共處,三軍總醫院內科部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盧俊吉說,臨床觀察,病友對於疾病及治療有許多迷思,包含認為關節不腫不痛就可停藥、藥物會越吃越多、病情沒起色而認為藥沒有用等,影響治療順從性,無法達標、緩解,讓心情更沮喪。

盧俊吉提醒,即使是關節不腫、不痛的時候,關節依然會持續受到破壞,且有些患者還有關節外併發症,所以不可以自行停藥,即使達到減藥條件,也要採取「階段性減藥」。對於許多病友「吃藥吃到怕」,可與醫師討論,醫師會依病友狀況調整治療策略與藥物劑量,不一定會越吃越多。

陳小姐從確診第3年申請生物製劑治療至今,也曾試過多種治療方案,才找到合適治療藥物。盧俊吉說,醫病溝通是治療達標的最佳方程式,可依據自身病況、有無關節病變、藥物副作用、是否備孕等討論治療方式,以降低病情惡化速度。(編輯:陳清芳)11203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