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照相擴及營建工地噪音?環署:精準度待評估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3日電)根據環保署統計,近5年噪音陳情案件數逾45萬件,其中以營建工地占約3成最多。環保署表示,正在測試以聲音照相作為稽查工具,但仍有精準度的問題需克服。
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11年度強化機動車輛、營建工程噪音管制暨提升噪音陳情案件稽查品質管理計畫」報告,針對民眾陳情噪音案件進行統計,近5年間噪音陳情案件共45萬5256件,以營建工程噪音陳情案件最多,每年約有2萬至3萬件,其次為娛樂、營業場所,再次之為其他種類。
進一步分析不同噪音音源,營建工程自民國106年至110年呈現增加趨勢;娛樂、營業場所則自107年起逐年遞減;擴音設備案件亦是在107年之後逐年遞減。
報告中解釋,近幾年建築物建造樓地板面積成長變化幅度與營建工程噪音陳情案件數變化趨勢大致相近;「其他噪音(含近鄰噪音)」部分,包括冷氣空調壓縮機、 洗衣機、小孩跑跳及近鄰卡拉OK等,107年至110年也呈現上升趨勢。
擴音設施噪音陳情案件處理件數,在107年達歷年來最大值,該年因地方縣市首長及民意代表選舉及商業活動頻繁,造勢宣傳及商業活動招攬來往民眾所使用擴音設施產生噪音。
然而,報告顯示,稽查結果以違規行為屬實逕行告發,僅占整體陳情案件數的2%。
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長蔡孟裕告訴中央社記者,此研究主要是將聲音照相技術進行不同場次營建工程噪音進行實地測試,後續仍須再進行精密度、準確度與可行性比對,因此目前暫無評估以聲音照相技術應用在營建工程噪音管制期程規劃。
至於稽查告發僅占2%,蔡孟裕說,主要是因為環保稽查人員到陳情現場時,大多已無噪音,即使有發現噪音,稽查人員也多採勸導改善方式進行處理;根據資料,有49%稽查案件是屬稽查人員到現場時已無噪音情事,還有35%稽查案件是採勸導改善方式改善。
能否將聲音照相應用於營建工地等噪音源,蔡孟裕說,固定噪音源和汽、機車的情境不盡相同,目前正在試驗的就是以遠距方式去量測噪音源的分貝數,避免前述一到現場就沒有噪音的情況發生;然而這也需要有法規、科學實證配合才能執行。
蔡孟裕舉例,現行聲音照相的區域前方100公尺,會設置「前有聲音照相請降低音量行駛」的告示牌,這部分就可能需要修子法納入如營建工地等範圍;而遠距量測是否能避免其他環境音或噪音的干擾,都需要再進一步研究,希望藉由科學儀器輔助,提升告發效率。(編輯:張雅淨)11203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