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罩不習慣恐生焦慮 專家建議漸進式調整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9日電)室內戴口罩規定將再鬆綁,民眾過去3年緊戴口罩成自然,如今面對放寬可能產生焦慮。專家建議,突然改變一定會焦慮,應採漸進式調整心態,慢慢恢復正常生活。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2月20日起,除醫療照護機構、公共運輸及特殊運具等指定場所仍強制戴口罩,其他採建議或自主決定。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葉啟斌告訴中央社記者,確實接到很多患者反映,戴口罩戴習慣了,不戴會覺得「怪怪的」,這又表現在三部分。
葉啟斌說,首先是擔心容貌被別人看見,帶來某種程度的不安全感,且因為現在科技進步,臉部辨識等個資問題,讓民眾對於沒有戴口罩感到不安全。
他說,再來就是擔心感染的危險,縱然政府開放很多規定,但很多民眾養成戴口罩來防止感染的習慣;最後則是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除刻意保持距離,戴口罩也會更放心與人接觸,若口罩規定放寬,可能會希望不要跟其他人靠太近。
葉啟斌指出,可採漸進式的方式去調適,視自己認為安不安全的心情,決定要不要戴口罩,讓自己慢慢放心,進而完全不戴,不要本來戴很緊、突然完全不戴,心態上可能會比較難適應。
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科資深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口罩已經戴3年戴習慣了,任何習慣要改掉,都會需要經過所謂的適應期,突然改變一定會焦慮,需要一定時間改變觀念。
臧汝芬指出,有些人說戴口罩就不用化妝很方便,也有人認為天氣冷戴口罩可以避免吸入冷空氣,甚至有人覺得這3年因為戴口罩都沒有生病,有很多好處,要讓這些人放心,理解現在已經解禁,共同恢復以前正常生活作息。
「人跟人之間的關係,一定不能有口罩。」臧汝芬強調,戴著口罩,別人的表情和意思,很容易誤解,這次口罩規定放寬後,要恢復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透過語言跟非語言如眼神、表情等互動,才能真正溝通。(編輯:卞金峰)11202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