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國衛院:暴露顯影劑者患血管性失智症風險增3.66倍

2022/11/1 20:36(11/2 10:4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日電)國衛院與台中榮總合作的最新研究,透過健保資料庫,首度發現放射檢查的顯影劑與失智症有關聯性,曾經暴露顯影劑的民眾,未來罹患血管性失智症風險高出未暴露者3.66倍。

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每年接受電腦斷層(CT)、核磁造影(MRI)並使用顯影劑者約有30萬人,有逐年增加趨勢。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志成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過去顯影劑已被證實可能傷害腎臟,頭腦與腎臟一樣分布許多血管,研究團隊推測顯影劑也可能影響腦部。

許志成進一步說明,研究團隊透過健保資料庫,將打顯影劑之前有失智診斷及曾經中風患者排除,控制年齡、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憂鬱症及癌症等因素,發現只要曾經接受過一次顯影劑檢查,在未來5到10年內都有一定的失智症風險。

研究結果顯示,完全沒有暴露顯影劑的族群,30至49歲失智症發生機率0.01%、65到74歲0.85%;有顯影劑暴露史族群則分別為0.09%、4.55%。雖發生率仍不算高,但有暴露史的民眾10年內失智機率比沒暴露者高1.09倍,「血管性失智症」發生率比未暴露者高出3.66倍。

許志成強調,「不是叫民眾不要做顯影劑檢查」,呼籲檢查有輕重緩急,必要時還是要接受顯影劑檢查。顯影劑對於腎臟及認知功能都有風險,提醒醫護一定要謹慎使用。

研究發現,暴露顯影劑沒有最低安全劑量,只要做過一次就會有風險,甚至重複越多次,失智風險越高,致病機轉可能是顯影劑會穿過腦血管障壁,跑到腦部血管造成發炎,造成血管性失智。

許志成建議,醫院可採取小劑量使用,以對腎臟或血管傷害較輕的顯影劑為主,使用過程中應注意患者水分補充,降低脫水情況發生,避免造成血管傷害;另外,研究也顯示,靜脈注射顯影劑會跑到腦部血液循環,靜脈注射風險低於動脈。(編輯:陳政偉)11111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