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頭採旱式栽培 降低疫病發生、提升品質並節水
2022/10/18 11:55(10/18 12:21 更新)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8日電)苗栗區農改場今天表示,芋頭9成以上採用水芋栽培,但近年水資源分配不均及軟腐病發生率日增,影響栽培品質;試驗證實旱式芋種植整合管理可降低疫病發生、提升品質並節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今天發布新聞指出,旱式芋種植整合管理試驗可突破、改善水芋栽培模式的疫病問題,提升品質,甚至達到節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效益。
苗栗區農改場指出,國人常吃的球莖蔬菜芋頭,目前國內9成以上採用水芋栽培模式,而水田栽培除排放較多的溫室氣體,近年也會遭遇水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以及長時間湛水,容易造成球莖軟腐病的發生及擴散,都會影響作物的生產品質及產量。
對症研發,找出出路。苗栗區農改場說,採用旱式芋種植則不必長期湛水,只需要維持土壤濕潤,特別是種植後6個月內要充分做到土壤保持濕潤,如此一來,除可有效節省用水量,並降低約70%軟腐病發生率。
苗栗區農改場並說,傳統水芋栽培耗水量大,湛水環境容易造成肥料脫氮作用而釋放氧化亞氮,也會提高有機質分解而排放會加速氣候暖化的甲烷;利用旱芋栽培搭配深層施肥,則可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用肥成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有助於達到農業淨零排放。
苗栗區農改場補充,苗栗縣芋田近5年來平均種植面積約527公頃 ,全台第2,尤以公館鄉為多,栽培方式以水芋與水稻輪作為主;苗栗場與公館農會今年開始著手旱式芋種植整合管理試驗。
關於施作內容,苗栗區農改場說明,除導入芋苗種植機,另搭配中耕機培土及除草,或利用稻桿或其他覆(敷)蓋資材防治田間雜草,結果顯示抑制疫病發生的效果不錯,並省勞力、降低施肥成本,且節能減碳,希望農民聯繫苗栗區農改場多加採用。(編輯:陳政偉)11110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