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高市仁武高中國中部學生栽培畸形菇 全國科展奪獎

2022/8/31 13:36(8/31 14:1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蔡孟妤高雄31日電)高市仁武高中國中部3名學生採逆境方式栽培畸形菇菌種,發現不但可以食用,並具有觀賞性與經濟價值,奪得今年全國中小學科展生活應用科學第2名,未來也將研究商品化,推廣至全國。

高雄市教育局新聞稿表示,仁武高中國中部3名同學陳彥勳、周家為、陳紹齊,從媒體得知國內積極提高菇類產能,因此在老師指導下,參與栽培食用菇類研究,並奪得全國中小學科展生活應用科學第2名。

研究目的希望找出食用菇在黑暗、通風與否,是否導致菇類有不一樣的型態變異,讓經濟價值提升。3名同學說,過去的菇類研究中,普遍認為菇類培養時,畸形化就是「不好的」,未曾有人探討過畸形菇,因此也促成他們投入研究。

同學說,過程中有多次失敗,菇菌種難以存活,最後經過不斷改正與調整終有成果。此外,包括金針菇、鹿角靈芝都是畸形化後,反而更加具有經濟價值的例子。

在此項研究中,同學們使用逆境來栽培食用菇,發現成效頗佳,不只可以食用,也可以拿來觀賞,並配合將食用菇微型化的「扭蛋菇」,將研究商品化,期望未來加以推廣。

仁武高中國中部今年全國第62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表現亮眼,勇奪學校團體獎國中組第1名,及TDK基金會特別獎第1名;其中兩件作品成績優秀,分別榮獲國中組地球科學科第1名、國中組生活應用科學第2名。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勇奪地球科學科第1名的作品,以「梅來演趣,探討台灣梅雨季之大氣流型轉變」為研究探討主題,參與研究的學生劉士寬、高笛祐、徐巧瑄,主要研究目的為了解梅雨時的降雨與致災情形,盼未來能有效預測致災型梅雨的發生條件。

校長余忠潔說,在研究過程中,參與師生幾乎沒有假日,平常日需要上課教學與學習,只能利用課後時間、假日在實驗室研究,一路走來默默耕耘,終獲甜果。(編輯:謝雅竹)111083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