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仁談Omicron的幸與不幸 促台灣轉與病毒共存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7日電)前副總統、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今天受邀在第6屆亞洲未來會議演講,細數台灣2年來的防疫歷程,Omicron變異株有幸與不幸的兩面,讓台灣不再強調清零,轉向「與病毒共存」。
中國文化大學承辦第6屆亞洲未來會議,邀請韓國、台灣等多名學者,採實體及線上混合方式舉辦,陳建仁今天下午以「國際感染症與台灣-與新冠病毒共存還是清零?」為題專題演講。
陳建仁先是細數台灣歷經SARS、H1N1等流行傳染病,逐步鍛鍊出的公共衛生體系及公民素養,因而有能力面對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
陳建仁提到在2020年12月前,台灣主要依靠非藥物介入方法,透過邊境管制、感染控管、追蹤密切接觸者等方式,採取「清零」政策。期間也透過AI(人工智慧)等科技,加上良好的政府治理與優秀的公民素養,讓台灣在沒有封城、普篩的情況下,仍能有效控制疫情。
第二階段是疫苗上市後,各國首要任務都是加強疫苗覆蓋率,台灣一開始國際採購遇到困難,受到許多國際友人幫助。疫苗開打後,覆蓋率迅速提升,到今年7月,覆蓋率已在國際上名列前茅。
陳建仁提到,Omicron變異株的出現,包含了幸與不幸。Omicron的高傳染率但也伴隨低致死率,確診者多為輕症或無症狀,台灣也從「清零」轉變為「與病毒共存」,從這個觀點來看,Omicron令人頭痛,但也是「祝福的病毒」。
陳建仁在亞洲各國學者面前,強調「病毒無國界」,在病毒面前沒有人是安全的,除非每一個人、所有國家都安全。因此國際間必須互相幫忙、保護,共同減少健康的不平等。
陳建仁強調,科學界發現在氣候變遷下,人與動物接觸更為頻繁,人畜共通傳染病以及環境控管、衛生控管愈顯重要,也值得世界一起努力,追求人類、動物、環境的3方面一體的健康。(編輯:張芷瑄)11108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