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提醒:頭暈想吐眼前一片黑 可能是中暑警訊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1日電)熱浪來襲氣溫屢飆新高,醫師提醒當感到頭暈、想吐,甚至感覺眼前一片黑,就可能熱衰竭甚至中暑前兆,盡快移動到陰涼處,多補充水分、增加流汗、往身上灑水等都能有效降溫。
中央氣象局今天中午發布17縣市高溫資訊,其中台北、桃園及花蓮有攝氏38度高溫出現的機會;截至中午12時,最高溫為花蓮縣玉里、台北市社子皆為38.6度。
台北醫學大學急診學科教授高偉峰告訴中央社記者,當氣溫高、濕度高且不通風等情況下,就很容易發生熱急症,依嚴重程度又可分為熱衰竭和中暑。
高偉峰表示,熱衰竭典型症狀為口乾舌燥、噁心、想吐、頭暈頭痛、脈搏加快、虛弱等,雖然人還沒到失去意識程度,卻可能感覺眼前一片黑。
高偉峰說,此時應盡快移動到陰涼地方或通風處,減少衣物、增加流汗、用噴霧往身上灑水、玩水、多補充水分等都是有效散熱方法。
高偉峰指出,中暑的定義為意識不清、昏迷且體溫於40度以上,甚至可能引發癲癇等,現場第一時間最好方式是將患者泡進水中降溫,如現場情況不允許,可以在患者身上灑水、吹風扇。
汽車停放戶外會因溫室效應造成車內高溫,高偉峰說,頂樓也會發生,曾收治過1名家住頂樓的7旬老翁,因太太怕冷,即使天氣炎熱也不開窗、不開電扇、冷氣,被發現時已昏迷,送到醫院一量體溫41.7度,所幸適當降溫後1小時,已完全回復清醒。
別小看中暑,高偉峰指出,根據美國統計,美國1年因中暑死亡的人數,比颶風、地震等天災死亡人數加總起來還要多,美國心臟協會高級心臟救命術於2020年將中暑急救放入,因為中暑若沒妥善處理,可能造成死亡。
他強調,流汗是非常有效的散熱方法,1克汗水蒸發可以帶走540卡熱量,但當環境濕度高的時候,蒸發能力就會降低,讓人感到濕濕、悶悶的又流不太出汗,一旦體內的熱排不出去,就會導致體感溫度比實際溫度還要高。
高偉峰提醒,夏天補水很重要,當人體感受到渴,其實已經脫水2%,若出現頭暈、虛弱、發燒等都是熱傷害變嚴重的指標。此外,許多鼻塞、止癢、抑制腸胃蠕動等藥物有抑制排汗效果,吃了更難散熱,恐增加中暑風險,應特別注意。(編輯:方沛清)111072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