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比爾蓋茲:全球大流行疫病還會再來 做好準備面對疫後新未來【書摘】

2022/6/16 10:55(6/16 12:2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網站)COVID-19疫情已經改變了全世界,雖然有了疫苗、有了藥物,醫學發展愈來進步,但疫情造成的恐慌與挑戰,只有少數獲得解決,絕大部分的問題還沒有答案。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預言全球大流行的傳染病發生率只會愈來愈高,人類必須正視這個現實,做好準備去面對疫後未來。

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長年投入全球衛生與發展問題,包括預防流行疫病、消滅疾病、水質問題、公共衛生等議題。蓋茲繼暢銷書《如何避免氣候災難》後,今年5月份在美國發表新書《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中文版近日上市。

除了整理全球疫苗與藥物最新發展,蓋茲也提出他對疫後全球趨勢的預測與分析,他認為個人、企業、政府都需要建立新能力,才能因應疫後變局。中央社取得授權與您分享。

傳染病發生率愈來愈高的兩大原因

發現新病原,原本不是什麼新鮮事。WHO指出,過去50年來,科學家已鑑定出超過1500種新病原,大多發跡於動物,後來才傳給人類。

古老的傳染病仍存在,就連大部分人都以為是古代才有的鼠疫,也仍未絕跡;WHO每年都接獲至少40起霍亂爆發的通報;在1976年和2018年間,伊波拉病毒共有24起地方爆發和一次地區性流行。如果把小型傳染病算進來,每年可能有200起以上的傳染病爆發。

當一個地方的疫病演變為全球大流行,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會受到影響。打從開始研究傳染病以來,我就一直很擔心這個問題。尤其是流感病毒和冠狀病毒這類影響呼吸道的病毒,因為傳播速度很快,也就特別危險。

然而,我們正迎來一個全球疫情發生率只會愈來愈高的時代,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都市化讓人類以愈來愈快的速度侵占自然棲地,與動物的接觸變多,病害也更有機會從動物跳到人身上,在最近30次無預警的疫情大爆發中,有3/4都牽涉到人類以外的動物;另一是國際旅行愈來愈頻繁,在COVID-19疫情爆發前,每年國際入境人次高達14億,而1950年時只有2500萬。

一般人很難想像疾病傳播有多迅速,大部分人都不曾遇過感染人數指數成長的例子。以伊波拉病毒病毒為例,2014年春天,我開始收到蓋茲基金會公共衛生組寄來有關疫病爆發的電子郵件,透露了不祥之兆。首先是在幾內亞共和國東南部傳出伊波拉病毒的數個感染案例;同年7月,病毒出現在首都柯那克里(Conakry),並跨越國界,在鄰國包括賴比瑞亞和獅子山共和國在內的首都,也出現確診案例。後來病毒散播到包括美國在內的7個國家,超過1萬1000人因此喪命。

伊波拉病毒很可怕,會讓病患七孔流血,但由於這個疾病發作很快,而且會導致病患癱瘓,所以不會感染上千萬人。流感病毒與新冠病毒就不一樣了。

終結疫病大流行威脅 要靠多面向創新

COVID-19疫情的經歷讓人永生難忘,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改變了我父母那一代對世界的認知,新冠病毒也改變了我們看世界的角度。

變異株、突破性感染,更令人不安的是疫情會有好幾波,也就是確診數又突然大增。從歷史上的疫病流行就知道,疫情會一波接著一波來襲,但每回出現新一波疫情,我們總是措手不及。全球疫情再起不是會不會發生,而是何時會發生。

如何終結疫病大流行的威脅?我深信創新的力量。創新不只是採用新技術或研發新疫苗,也可以是新做法、新政策、新方案。說到創新,新技術不等同於創新,更需考量安全與效用,尤其是醫療相關領域的創新。

在科技與疫情催化下,數位應用在許多領域都開始突飛猛進,當前工作場所的變革,只是各個領域變化的前兆,數位化終將以各種方式改變所有人的生活,每個人都必須重新思考以往的做事方法。

疫情讓大家不得不重新思考,什麼是各類活動可接受的另一種形式,曾經被視為次要的數位替代方案,一躍成為最佳的選擇。疫情初期,許多技術只能做到「夠好」而已,大家也只是湊合著用。但過去這兩年來,隨著趨勢漸漸明朗,市場對這些數位工具的需求持續存在,在品質和功能上也看到長足的進步,隨著硬體和軟體都變得更好,未來這種進步只會繼續下去。

眼前只不過是這個數位新紀元的開端,我們使用數位工具的機會愈多,在使用數位工具來改善生活品質方面也會變得愈有創意。

我在2022年初走筆至此,許多公司和員工仍在摸索他們的「新常態」是什麼,有些人已經完全回到辦公室上班,有些則維持遠距、完全不進公司,多數人是介於兩者之間,還在摸索最適宜的模式。傳統工作該有的樣子已被徹底顛覆,我看到許多重新思考做事方式的機會。人類正在接近一個臨界點,當前工作場所的變革,只是各個領域變化的前兆。(書摘由天下雜誌授權,中央社節錄整理)(編輯:王靖怡)1110616

書名: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比爾.蓋茲解析疫後新未來
作者:比爾.蓋茲
譯者:鄭方逸、張靖之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2/06/2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