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匡列隔離遭指雙標 指揮中心:標準只有一個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9日電)國內COVID-19疫情延燒,總統蔡英文被匡列居家隔離,卻衍生曾接觸蔡總統的官員匡列標準不同的風波,疫情指揮中心重申,標準只有一個,接觸者經採檢陰性,則「接觸者的接觸者」可正常生活。
蔡總統4日與家人餐敘,其中1人確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蔡總統快篩與PCR檢測都是陰性,須居家隔離至4月1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晚間表示,與蔡總統密切工作者採檢皆陰性,經審慎評估與總統開會官員風險低,可解除自我健康監測,卻遭質疑官員追蹤管理機制不同。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中午接受媒體聯訪說明,昨天第一時間僅有蔡總統檢驗結果為陰性,為求謹慎先匡列與蔡總統開會官員為自我健康監測對象,但因為晚間總統府相關接觸者採檢皆為陰性。依據匡列原則,當接觸者皆陰性,「接觸者的接觸者」就可排除感染風險。
依據接觸者定義為自確診個案發病前4日起至隔離前,在無適當防護下,曾於24小時內累計大於15分鐘面對面的接觸者,或提供照護、相處、接觸病患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的醫療人員及同住者;在無適當防護下,執行引發飛沫微粒的醫療處置等接觸情形,即符合接觸定義。
但須匡列的接觸者仍應視實際疫調情形作適當調整,另於特殊情況下,可依據現場疫調及風險評估結果,擴大接觸者匡列範圍。因總統府晚間檢驗結果均為陰性,故經過審慎評估,與蔡總統開會者,全程皆佩戴口罩,並保持適當社交距離,風險相對低,可解除自我健康監測。
至於教育部長潘文忠也屬於「接觸者的接觸者」,曾與基隆市長林右昌同時受訪,就自我健康監測3天,莊人祥解釋,潘文忠並非衛生局匡列,是自己以最高規格做自我健康監測,陳時中不比照的主因與近日指揮中心不斷提倡的簡化疫調有關。
莊人祥說,國內第3劑COVID-19疫苗接種涵蓋率已超過5成,且Omicron傳染力雖強,但以輕症為主的前提下,未來接觸者將傾向盡量匡列第一層的接觸者即可,逐漸不會再匡列接觸者的接觸者,回到本土出現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以前匡列模式;擴大匡列效用遞減,反而忽略核心須匡列對象沒有匡列。(編輯:陳政偉)1110409
- 2022/04/18 14:02
- 2022/04/18 13:32
- 2022/04/18 11:29
- 2022/04/18 09:29
- 2022/04/18 08:18
- 2022/04/16 15: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