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貨櫃屋起家 創業10年成餐飲集團老闆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19日電)十足學生氣質、談起經營卻有條不紊,陳詠翔有著一張「娃娃臉」,卻藏著不服輸的傲氣。很難想像眼前這位78年次的年輕人,其實是位旗下員工數200名、年營收上看新台幣3.5億元的餐飲集團老闆。
「國小三年級時,我寫的未來職業就是『總經理』」,陳詠翔談起創業契機時坦言,當老闆就是他骨子裡的DNA,自台北大學企管系畢業後,與當兵同袍黃建智一拍即合,攜手敲開餐飲生意的大門,共同成立尊鴻餐飲集團。
「他主內研發料理、包辦設計裝潢,我對外行銷並建立團隊管理制度」,陳詠翔回顧,8年前,他們在台中一中商圈開了第一間餐廳「混」,以前衛的裝潢風格、滿滿的蛤蜊義大利麵打開知名度,開幕第二個月就天天爆滿,半年內,就把新台幣400萬的投資本金賺回來;但辛苦不在話下,有長達一年的時間,他們天天早上8時上班、凌晨12時才走。
事實上,在「混」出名堂前,陳詠翔和夥伴在2012年的出道之作並不成功,他們曾在台中勤美商圈後方的停車場,打造一台「貨櫃屋」當店面、賣起豆漿紅茶。「這在當時是開創市場先河的新穎概念,卻也讓我了解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他說道。
陳詠翔坦言,當時認為勤美商圈到處都是人,後來才發現「貨櫃屋根本不在動線、沒人流」;再來,他第一天就叫貨1000杯豆漿,才發現冰箱冰不下,開賣前就先倒掉一半;還因為招牌不明顯,路人誤以為是檳榔攤或花店,「消費者根本不知道我們在賣什麼」,且在停車場賣飲料,恐有不合法規的風險。
最終,貨櫃屋黯然退場、沒賺到錢;但對他們而言,這是一堂彌足珍貴的創業震撼教育,深刻體會到人潮、備料、冷鏈、行銷等環節,一點都不能馬虎。
挺過疫情考驗 「網美」餐廳持續拓點坐在西門町的「宅」餐廳,猶如置身綠色叢林,從餐點到室內設計,處處可見拍照打卡的亮點。這是繼主打義大利麵的「混」在打響市場名號後,推出的第2個餐飲品牌,2019年更北上一級戰區西門町展店。
經過10年創業發展,尊鴻餐飲集團展店日益壯大,目前旗下已有2間「混」、4間「宅」、2間主打法式健康輕食沙拉的「杉」,還有4月打算開出的小火鍋品牌「禾」。隨著新開的據點陸續到位,今年底總店數將上看12間,年營業額估達3.5億元。
「我們是不怕失敗、勇於檢討的企業」,每一則負評,都會被提上每週的營運會議仔細審視,只要即時修正,跌倒受傷都沒關係。陳詠翔透露,在網美餐廳如雨後春筍的時代,重視回饋、勇於試錯應是他們的爆紅後還能客源不斷、持續展店的成功之道。
然而,去年5月中旬,台灣本土疫情爆發,重擊餐飲業日常營運,全台逾7000家餐廳營業額只剩不到4成,更有不少老字號餐廳熄燈,以內用為主;而被市場歸類「網美」餐廳的他們,卻成功挺過來。
「當時的西門町跟鬼城一樣」,陳詠翔回憶,本土疫情爆發後,餐飲生意一落千丈,他們緊急公休兩週,快速研擬外帶外送的作戰計畫。由於當時薪水照付,加計少掉的營業額,可說是「2000萬瞬間蒸發」。
「要扛得起壓力、忍得住低潮」,陳詠翔回想,當時就像是「被掐住脖子一樣」,在跟大環境比氣長,所幸團隊在疫情的應對算是成功,靠著外帶外送,營業額回到水準之上;雖然因為外送平台抽成高,獲利難逃波及,卻意外完備了內用以外的商業模式,也沒在疫情期間犧牲任何一間店面。
萬物齊漲又缺工 餐飲創業黃金期恐不再
「我們能創業成功,說穿了就是6個字『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陳詠翔說,看起來簡單幾個字,背後牽扯著成千上萬的環節緊緊相扣;而他也對大環境感到無奈,認為「餐飲市場的創業黃金時期已過去了」。
他進一步說,「10年前創業時,出了新手村,還有簡單的打怪等級可練兵;現在的食材、工資等萬物齊漲,又有缺工難題,新進的餐飲創業者,很難存活。」
此外,員工薪資福利、食材採購議價,都得仰賴規模經濟,集團化才能發揮綜效,恐導致未來餐飲市場「大者恆大」;他覺得,未來可能不是「小吃攤」就是「連鎖餐飲集團」,市場將呈M型化發展。
他也預料,餐飲業「價格」競爭的時代將落幕,除了最關鍵的產品力「好吃」外,「價值」競爭才是關鍵,講求服務、氛圍、創意才能從紅海脫穎而出。但無論市場怎麼變,內用體驗仍是餐飲王道。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公布的1月餐飲業營業額達新台幣762億元,年增8.7%,已連4個月正成長;1月雖有疫情干擾,但因疫苗覆蓋率提高,民眾恐慌心態降低,業界看好,餐飲業最壞的時代已過去,將迎來內需大爆發。
展望後續,尊鴻餐飲集團除了持續擴大店數,將會導入更友善的點餐數位平台,並與AI智慧耕作技術與無毒履歷農業契作,更打算跨業到甜點、烘焙、酒吧等市場。陳詠翔表示,「我們不是最頂尖的餐飲集團,但很早就站在準備壯大的基礎上,盼通過疫情考驗後,成為最有潛力的餐飲集團」。(編輯:張良知)111031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