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榮陽交團隊找到肺癌關鍵RNA 基因剪輯盼研發新藥

2022/3/11 12:57(3/11 13:0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江慧珺台北11日電)肺癌堪稱癌症頭號殺手,榮陽交團隊率先全球找到調控肺癌細胞生長與轉移的關鍵環狀RNA,透過基因剪輯技術,可剔除致癌RNA,進而抑制癌細胞生長,未來可望研發癌末新藥。

陽明交通大學今天召開記者會,說明與台北榮民總醫院合作,研究團隊成功利用基因剪輯技術,將具有致癌的環狀RNA(C190)基因剔除,可抑制癌細胞生長,具有治療癌症潛力。

台北榮總胸腔部主任陳育民表示,非小細胞肺癌占台灣肺癌大宗,其中又以肺腺癌最常見,而台灣的肺腺癌患者有超過半數是因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驅動基因突變導致,導致癌細胞生長轉移。

陳育民說,現有的肺癌標靶藥物是透過抑制EGFR活性,阻斷癌細胞生長的訊息傳遞路徑,但大多數用藥患者可能在1至2年後出現抗藥性。

台北榮總醫學研究部主任邱士華說,EGFR突變堪稱變幻莫測,是導致肺腺癌抗藥性的原因。研究團隊先前率先全球,找到C190這個環狀RNA,可傳遞將細胞表面的受體訊息傳遞到細胞核中的DNA,是開啟癌細胞分裂、成長的重要角色。

邱士華表示,臨床也發現肺癌末期抗藥性患者的體內偵測到較多C190,代表C190表現較高的患者,治療效果較差,也與腫瘤大小、侵犯程度,與患者的新陳代謝、存活率相關。

邱士華說,C190是調控細胞訊息傳遞、位於中上游的樞紐,且穩定性高較少變異,不僅可做為肺癌的臨床診斷標記,團隊更進一步透過CRISPR基因剪輯技術,找到未來治療抗藥性肺癌的契機。

邱士華率研究團隊,利用名叫CRISPR/Cas13a的酶,與C190序列結合後,可切斷並降低C190的表現。經小鼠實驗發現可降低肺癌細胞的分化與轉移,甚至抑制癌細胞生長,盼3年內讓基因剪輯技術更穩定,未來與藥廠合作,結合基因治療,成為肺癌新療法。

陳育民表示,先前已知EGFR突變是引起肺癌的原因,又發現C190是引起肺癌的另一項機制,未來可望研發治療肺癌抗藥性的治療藥物,替無藥可用的末期肺癌患者帶來生機。

陽明交通大學表示,這項研究發表於今年2月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第一作者艾菲士(Afeez Adekunle Ishola)為奈及利亞籍,就讀於中央研究院國際研究生學程(TIGP),今年已獲得陽明交大與中研院分子醫學博士,代表研究團隊對國際研究人才高度重視,同時也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增加台灣研究成果的國際能見度。(編輯:方沛清)11103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