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工館攜手中山大學 研究文物加入博物館典藏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高雄11日電)科工館首次與大學建立研究文物典藏機制,今天與中山大學今天簽署合作備忘錄,盼記錄學術研究成果與社會互動過程。中山大學並捐贈曾用於珊瑚白化基礎研究的古董級設備「螢光光譜儀」。
國立中山大學今天與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簽署合作備忘錄,並捐贈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榮譽講座教授方力行實驗室曾用於珊瑚白化基礎研究的古董級設備「日立F-3000螢光光譜儀」,作為雙方合作的第一件文物,提供科工館蒐藏與展示教育,盼年輕學子能藉此瞭解基礎科學對社會的貢獻。
科工館館長陳訓祥致詞說,博物館有責任義務典藏國家的研究歷史故事,因此科工館自1998年開館就開始對外徵集文物,2003年成立蒐藏研究組後,陸續也跟標準檢驗局、智慧財產局等單位合作,但今天是首次跟大學合作,建立研究文物典藏機制。
陳訓祥表示,未來中山大學的重要研究文物,將有機會進入科工館典藏,助科工館保存國家學術與產業重要物件、記錄學術研究成果與社會互動過程。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表示,科工館是民眾認識、理解和接觸全世界科技文明發現與創造很重要的平台,希望能透過與科工館分享已完成階段性任務的研究儀器等文物,把大學科研能量所產生對國家產業發展或學術研究的精采故事與價值典藏起來,並投入新一代人才的培育。
鄭英耀說,首個捐贈文物「螢光光譜儀」為1980年代初期中山大學草創時,設置於教授方力行實驗室的貴重儀器,對台灣海洋生物化學學術研究與海洋科技產業具重大貢獻。
曾透過這台「螢光光譜儀」進行研究,發表包含草蝦和吳郭魚的消化酵素調控等重要學術研究的方力行說明,螢光光譜儀是利用物質被光線激發後會放出螢光的性質,偵測、鑑定、定量特定目標分子,以及探知化學反應的發生。
方力行說,在墾丁珊瑚因核三廠排放溫水造成白化時,也是透過這台儀器完成珊瑚白化過程及生理生化變化,及高溫如何誘發珊瑚合成逆境蛋白質抵抗熱緊迫等研究;不僅助核三廠改善管制流程達到環境友善,也成為珊瑚復育工作基礎,更是如今面對全球暖化造成珊瑚白化的先驅資訊。(編輯:謝雅竹)11102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