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抗疫2週年1 / 挺過疫情風暴繼續戰 陳時中:不把清零當目標

2022/1/20 13:18(1/21 09:0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國中部城市武漢在2019年底傳出傳染性肺炎疫情之後,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於2020年1月20日成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至今滿兩週年。台灣在這兩年期間因疫情控制得當,國際知名度大為提升,但COVID-19病毒多次變異,最新流行的Omicron變異株為全球和台灣都帶來新的挑戰,是否與病毒共存的話題也再次受到討論。 在為本專題受訪時,指揮官陳時中強調指揮中心不以清零為目標,這似乎預示未來防疫的走向。除了陳時中之外,本專題也訪問了防疫前線多家醫院的主管,請他們分享第一線醫護人員的甘苦、在抗疫過程中汲取的經驗,以及避免疲乏的方法。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江慧珺、張茗喧台北20日電)去年5月台灣爆發COVID-19本土疫情風暴,震撼防疫體系,現在變異株Omicron來勢洶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強調,將會「以清零為手段,但不當作目標」。

2020年,台灣是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防疫資優生,全球有目共睹,但2021年防線失守,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華航機師與諾富特飯店先後發生群聚感染,都只是風暴前緣。

本土疫情多點爆發升三級警戒

病毒無聲無息入侵社區蟄伏噬人,去年5月19日全國疫情警戒標準在10天內三級跳,升至第三級警戒,確診與死亡人數暴增,每日新增確診數最多達數百例,關心疫情緊盯直播的民眾第一次聽到「校正回歸」這個名詞。

「這是非常沉痛的經驗」,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成立2週年的前幾天,承擔指揮官重任的陳時中接受中央社專訪,吐露對抗本土疫情的心聲。

陳時中回憶,去年初衛生福利部桃園群聚雖接近封院,但最終未造成嚴重社區傳播,與國外動輒上百人確診的院內感染相比,指揮中心自認對院內感染控制得宜,動員、轉送、匡列等模式還無破綻,華航諾富特群聚疫情也僅止於最小範圍。

然而,去年5月中旬的本土社區流行疫情嚴峻,病毒不只攻擊一家醫院,而是多點同時爆發。「沒經歷過真的不知道」,陳時中感嘆,當時才驚覺真正面對COVID-19疫情侵襲社區,跟之前完全不是同一回事。

陳時中說,本土疫情發生前,確診個案通通收治於醫院負壓隔離病房。5月疫情爆發後初期,國內繼續沿用過去的流程,不分輕重症全都送往醫院,救護車天天趕往住家、檢疫所載送患者,導致醫院很快就被擠爆。

當時社區疫情壓力極大,醫院本身就有潛在院內感染風險,緊急救護系統卻仍維持「就近送、盡快送」的原則,釀成醫院接連出現院內感染,必須立即清空部分區域、大規模採檢,醫療量能不足的問題更是雪上加霜。

陳時中說,因應醫療量能不足,雖然立刻啟動分流措施,將輕症患者送集中檢疫所,但新制倉促出手,救護車還沒更新資訊,也不敢擅自替患者分流,仍將確診者全部送往醫院,鄰近醫院陸續額滿,跨區送醫又被質問為何捨近求遠。

原本半小時就能完成送醫的患者,只能隨救護車滿街跑,徘徊在各醫院間,在漫長的車程與等待中,僅能祈禱下一家醫院能有空床。

陳時中說,救護車無法及時應變看似小問題,但其實潛藏的風險龐大,愈來愈多確診患者只能在家空等,社區風險就愈大。

即使後續落實分流,將輕症送進集中檢疫所,但下一個問題接踵而來。陳時中說,當輕症患者病情變重時,床位額滿的北部醫院無法收治,仍有餘裕的中南部醫院不敢收,結果要耗費極大力氣去協調「北病南送」。

防疫如人生 一次成功不代表永遠都能成功

「過去1、2次成功不代表未來都會成功。」陳時中感嘆,過去總認為台灣醫療量能充足,歷經大規模疫情,深刻體悟一旦大量確診者湧現,醫療資源就是不夠。

現在遇到院內感染、社區感染的疫情發生,醫療體系迅速就戰備位置,啟動強化採檢、持續催打疫苗等種種阻絕病毒的措施,這是從去年慘痛的本土疫情經驗中學習到的功課。

陳時中形容「防疫如人生」,如果不斷複製成功經驗,卻很少檢討,終究有一天會失敗,「這也算是一種人生啟發」。

他說,從去年「驚濤駭浪」的疫情中學習到第一時間醫療救護應變計畫、集中檢疫所設置、輕重症分流等措施,他相信台灣再遇到疫情時,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陳時中說,事後回顧至今,防疫策略大多都正確,台灣在防疫過程中,最令他驕傲的是政府對公開疫情資訊的態度。即便是在疫情嚴峻時,因通報不及導致校正回歸的情況,但凡是與民眾有關的疫情,政府都在第一時間公布。

正因政府對疫情資訊透明,才能得到民眾信賴。陳時中說,這有助於建立全民抗疫的信心與氛圍,這是台灣很大特點,也是國內疫情相較國外穩定很多的關鍵之一。

如今面對Omicron變異株肆虐,被問及未來台灣會「追求清零」或「與病毒共存」。陳時中表示,與病毒共存是沒辦法時才做的事,「如果能消滅病毒,為什麼不要?」

陳時中說,中國以封城、封小區追求清零,勢必要考慮付出的代價,但現行若以疫調、隔離等手段就能清零,當然要做。

他說,未來會「以清零為手段,但不當作目標」,目標是避免防疫疲乏、兼顧防疫韌性,同時考慮國家經濟與民眾財產等情況,將防疫做到最好。(編輯:陳清芳)111012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抗疫2週年2 / 救護車滿街跑、病人無處送 社區疫情震撼教育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