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研院人員染疫事件 學者籲操作實驗者施打第3劑

2021/12/15 12:34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5日電)中央研究院P3實驗室一名離職人員日前確診COVID-19,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今天表示,除了加強實驗室品質管控,操作實驗的高風險族群也應加強施打第3劑疫苗。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天舉行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防疫科學線上直播,探討最新國際疫情現況,並分享國際間實驗室感染經驗。

陳秀熙指出,全球疫情持續升溫,除了新變種病毒Omicron入侵各國,Delta病毒(最早在印度發現)也持續影響各國疫情,造成第3波流行;農曆春節將至,全世界疫情高升,台灣的境外移入個案也會增加,因此必須加強入境管控,避免造成後續社區流行。

觀察各國COVID-19疫情、疫苗施打率與時間,陳秀熙提到,較早接種疫苗的歐美國家已逐漸出現疫苗保護力失效的問題,加上NPI(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等非藥物介入措施解封,造成近期疫情再起,因此加強第3劑疫苗施打格外重要。

陳秀熙表示,Omicron變種病毒可能產生免疫逃脫,導致疫苗保護力失效,因此須加強第3劑疫苗施打,或開發新疫苗來對抗Omicron;為避免境外移入導致家戶感染的威脅性增強,以國家風險分層的入境措施可能也要改變,例如入境者完成2劑疫苗施打的時間點也納入考慮。

日前中央研究院P3實驗室離職人員確診COVID-19,引發社會關注。陳秀熙指出,過去國際也曾發生多起實驗室導致的感染事件,包括須在P3或P4實驗室進行的伊波拉病毒及SARS病毒(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研究。

根據國際1980年至2015年的P3、P4實驗室感染事件統計,50%與實驗室設施及儀器使用中出現問題有關,包含個人防護措施不足、動物咬傷或抓傷、不慎撒出等,以人員疏忽或忽略生物實驗安全性相關措施等原因為主。

陳秀熙提到,從過去國際間實驗室感染的經驗借鏡,更應加強實驗室品質管控,做病毒研究時也要保護自己,並避免散播病毒到外面;另外,建議針對操作實驗的高風險族群加強施打第3劑,以降低感染風險,但也希望不要因為個案,就抹殺所有實驗室人員投入病毒研究的努力。(編輯:陳政偉)110121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4